第35章 能看到光吗?(2/2)
只要有样本机在,他们就有足够的筹码和asml公司谈判了。
等他们將东西拿到手,【逐光工程】就能进入高效生產阶段,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更多先进造物。
张云给国家的预期是两个月。
两个月时间一边测试样机,一边升级现有的光刻机型,以此达成初期战略晶片的產出需求。
陈进一还想多问问,却被魏天华用眼色赶紧制止。
魏天华深吸一口气,在协议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
“既然是国家任务,海天微电子没有理由拒绝。”
“只是……希望这台样机真能像严博士说的那样,让咱们龙国人也能抬起头来。”
笔尖划过纸面,魏天华心中翻涌的却远不止签字的沉重。
早年间,他还是个刚入行的毛头小子时,曾跟著团队为了学习先进技术远赴重洋。
那些年,在国外的实验室和工厂里,他看尽了洋人工程师眼底深处的傲慢。
会议室里只要有龙国工程师在,对方的技术人员就会立刻压低声音。
討论关键参数时,更是直接切换成晦涩的方言。
那眼神里的提防与轻视,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有一次在荷兰猪的一家实验室,他不过是多看了两眼光刻镜头的调试过程,就被保安“礼貌”地请了出去。
对方负责人冷冰冰丟下一句:
“技术壁垒不是靠偷看就能打破的。”
这句话,他记了整整三十一年!
更让他憋屈的还是飞鹰国主导的技术封锁。
四十年来,从28纳米到7纳米。
每一次製程突破的节点,龙国企业总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出口限制。
他清楚记得,十年前团队好不容易攻克28纳米光刻机的核心算法。
却因为一枚进口光柵传感器断供,整个项目停滯了整整八个月。
那些日子,他看著实验室里閒置的设备,头髮都熬白了大半。
这四十多年,龙国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就像在黑暗中爬坡的人。
前辈们带著图纸从国外偷偷回来,在简陋的车间里敲敲打打。
年轻工程师们拿著微薄的薪水,却愿意通宵达旦地调试数据。
他们图什么?
不就是盼著有一天,龙国的晶片能不再依赖进口。
龙国的工程师能在国际会议上挺直腰杆,不用再看別人的脸色吗?
四十多年了,从热血青年熬到两鬢微霜。
他和无数同行一样,把一辈子都砸在了这个行当里,殫精竭虑。
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龙国的晶片不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能堂堂正正地印上[龙国智造]吗?
此刻握著笔,魏天华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不在乎项目成功后海微能分到多少利益,也不在乎自己能不能名留青史。
他只想著,只要严正行他们真能把这新技术搞成。
哪怕只是看到新光源点亮的那一瞬间。
哪怕自己明天就退休。
也总算对得住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前辈,对得住自己这一辈子的坚守!
那点火星,足以照亮后来者的路啊!
严正行握住他的手,镜片后的目光十分坚定:
“两个月后,我会带你们看新光源点亮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