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大殮礼前(上)(2/2)

“供认勾结杨嗣復、李珏等,借杨贤妃之势行废立事,阻挠陛下正位大宝,其心可诛!”

李炎接过那帛书。入手冰凉沉重,上面的字跡潦草扭曲,墨色深浅不一,多处洇开,显是书写时手指颤抖,汗血混染。

字里行间罗织的谋逆之罪,条条指向两位枢密使的狼子野心,也隱隱將矛头引向杨嗣復、李珏。

这哪里是供状,分明是仇士良精心炮製、用以钉死对手、巩固自身权柄的催命符!

李炎面无表情地扫过,他仿佛能嗅到詔狱深处浓重的血腥气。

这程序正义的背后,是赤裸裸的权力碾压。

李炎强压下心头的寒意与一丝几不可察的悲悯,声音无波无澜:

“嗯,罪证確凿,仇公辛苦。依国法,当如何处置?”

仇士良细目微抬,精光一闪即逝,语气平淡却裹挟著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

“谋逆大罪,罪无可赦!当处以极刑,明正典刑,传首诸镇,以儆效尤!其家眷亲族,依律连坐。”

轻飘飘一句话,便定了数十乃至上百口人的生死。

“嗯,就依仇公之言。”李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仇公还有事么?若无事,就去处置吧。”

仇士良並未即刻告退,反而上前半步,姿態放得更低,语气带著一种恰到好处的为君分忧的探询:

“陛下,刘、薛二逆既已伏法,然其同党杨嗣復、李珏二人,身为宰辅,不思尽忠报国,反结党营私,依附宫闈,阻挠陛下正位,其罪亦昭然!不知陛下圣意,欲如何处置此二人?”

仇士良的目光看似恭谨地垂视地面,实则锐利如鉤,无形的压力透过空气,紧紧锁住御座上的李炎,不放过他任何一丝神情的波动。

这是试探,也是逼迫,更是將皇帝拉入自己清洗计划的邀请。

李炎指腹摩挲著冰冷的御案边缘,感受著那坚硬玉石传来的凉意,仿佛藉此镇定心神。

李炎沉吟片刻,並未直接回答仇士良的问题,反而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直视对方,拋出一个看似困惑的疑问:

“仇公所言甚是,不过,朕有一事不明,还望仇公解惑。杨嗣復、李珏他们与安王、杨贤妃关係密切,朕略有所知。

但,他们彼此之间关係当真如此亲密无间?能同心协力,共谋一事?”

李炎的语气带著一丝恰到好处的求知慾,仿佛一个初掌朝政、渴望了解臣下关係的年轻君主。

仇士良心中微动,新君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暗藏机锋。

仇士良心念电转,面上却不动声色,谨慎答道:

“回陛下,杨嗣復、李珏二人,同属牛僧孺一党,此乃朝野皆知,牛党中人,素来交好,政见相合,同声共气,互为援引,已成痼疾。

此次阻挠陛下登基一事,彼等亦是互为表里,同进同退。牛党盘踞朝堂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台省州县,牵一髮而动全身,实乃朝廷心腹之患。”

仇士良巧妙地將个人关係上升到朋党政治的高度,为后续行动铺垫。

“牛党…互为援引…”李炎轻声重复著这几个字,眼中一丝瞭然之色飞快掠过,隨即隱没在深沉的眸色中。

“原来如此,仇公洞悉朝局,深諳朝堂情状,朕心甚慰,不过…”李炎话锋一转,眉头微蹙,显出几分慎重:

“杨、李二人毕竟位列宰辅,国之重臣,处置当朝宰相,牵一髮而动全身,关乎朝局稳定。

容朕再思量一番,明日大行皇帝的大殮礼之后,朕再与仇公细细商议,定要寻个稳妥章程,既要肃清逆党,亦须安定人心。”

仇士良脸上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满意弧度,稍纵即逝。

新君的犹豫和寻求稳妥,正是他期望看到的——这代表皇帝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或者虽有想法却缺乏立刻执行的魄力,仍需倚重他这位定海神针。

仇士良深深躬身,姿態恭谨无比:“陛下圣虑周全,老奴钦佩!一切但凭圣裁。老奴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