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我叫马云!(求推荐票)(1/2)
西林印社成立於1904年。
它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最初是由丁仁、吴隱、王福庵、叶铭四位年轻人创建的。
“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是其创社的宗旨。
1961年,西林印社被钱江省政府认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西林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
前一世,张启民知道西林印社还被评为了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金石篆刻”成为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產代表作。篆刻艺术,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走上了国际舞台。
张启民进入大门,迎面正走来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身边跟著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男人边走边给小孩讲述篆刻之美:
“刻印章,刻的是一种刻生活態度……”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
看著这一幕,张启民不由得心中讶然!
看来这位父亲一定是个金石爱好者了,给这么小的孩子就灌输篆刻知识。
张启民继续往里走,园林静謐。
院子里,树影婆娑,映衬著间间亭台楼阁,或明或暗,错落有致。
隨后,张启民看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一间屋內忙碌,有整理文书的,有写春联的,忙得不亦乐乎,个个专注於自己的手中的活,没有一人说话。
古朴、幽静的环境,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此刻,张启民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吴佚云帮自己买下的那本《云林片玉笺谱》……
传闻,西林印社歷史上,社长一职一直保持“寧缺毋滥”的原则,这个闻名天下的社团,很长时间里,社长一职竟然是一直空缺的。
张启民看中的是它的严谨和专业。
放眼整个华国,最能配得上《云林片玉笺谱》的,似乎只有西林印社了!
这样一家社团,而且以后会升级为出版社,无疑是《云林片玉笺谱》最好的归宿。
当初,张启民一心想买下《云林片玉笺谱》,最初的想法是不想让《云林片玉笺谱》被钱江省以外的博物馆收藏。
现在看来,它的归宿终於找到了!
但是……如果自己此时贸然去联繫西林印社,必然会被误解,且自己尚不认识这些工作人员中的一人。
需要有个合適机会才好,最好能认识社长,那是最好不过。
到时候水到渠成,《云林片玉笺谱》有了好的归宿,又不落到钱江省外,可谓两全其美。
主意已定,张启民又游览了汉三老石室,在华严经塔前驻足观摩了一会儿。
看看天色渐晚,张启民便开始沿著山路往回走。
第二天。
张启民在西湖边的旅馆里醒来,简单地吃了早饭后,沿著北山路往东行。
在达到湖滨的时候,他看到了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起鬨。
张启民很好奇,这些人在干什么?似乎,里面还有个老外?
张启民靠近人群,发现被围在中央的老外,四十来岁,鼻樑高挺,一双大眼睛此时正无助地向四处张望,当看到张启民的时候,目光里似乎流露出了无奈和求助的表情。
老外大声说道:“can anyone speak english?”
张启民只听懂了其中一个单词。
正想上前的时候,身后一个身穿白色夹克、身形单薄的青年人抢身上前,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嘴里脱口而出:
“hello, friend! i can speak english!”
老外闻言,大喜:
“hello! it's really great that you can speak english!”
老外挤出人群,来到了身穿白色夹克的青年人身边,两人开始用英语热烈地交谈起来。
之前围观的人见此情景,遂逐渐散去。
老外有些激动地和青年交谈: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temple?”(“你知道去寺庙的路吗?”)
“there are many temples in hangzhou. which one are you going to visit?”(“杭城有很多寺庙。你要去哪一个?”)
“lingyin temple”(“灵隱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