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明晚报》的採访(1/2)
张启民问胡永军:
“胡编,昨天我来过馆里,大家都不在,听说馆里挺忙?”
胡永军点头:
“是的,这几天確实忙,馆里准备了几个节目,要下周在县府召开的新春团拜会上表演,我还是负责调音和后台的机务……”
张启明问:“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你不用,你出差才回来,这几天就好好休息。”
“那好吧,需要我时,就告诉我……”
张启民和胡永军正聊著,外面走廊里响起了门卫老刘的声音:
“张启民,张老师!有人找你!”
办公室內,胡永军和张启明不由得一愣。
不一会儿,就看到老刘领著两个陌生人来到办公室门口。
领头的一个,身材魁梧,戴著近视眼镜,打量了一眼张启民和胡永军,开口道:
“你们好!请问一下,哪位是张启民?”
张启民问道:“你们找我有事?”
“我们是申城《新明晚报》文化版的记者,特意从申城过来,对你做一次专访。”
“申城过来的?”
一旁的胡永军重复道,赶紧请两个记者落座,並开始泡茶。
1988年的《新明晚报》,已復刊多年,该报的文化版以“大文化”为概念,扩版增容,扩版的文化新闻版面成为常態,经常以深度报导的方式,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报导。
隨著版面的扩大,所谓的文娱新闻报导,一为文化新闻,二为文化娱乐,固定为每天二个版面。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按他们办报的思路,是“满足读者需求,引导文化趣味”,介入文化社会进程,议题广泛,涵盖影视、戏剧、文学、社会风尚、市民生活等多个层面。
《新明晚报》立足申城,在长三角地区发行量极大,辐射整个华国。
领头的记者向张启民递上了一张名片。
张启民接过来瞧了一眼:唐翔。
唐翔说道:“张启民你好,我们读了你发表在《当代》和《收穫》上的小说,今天特意从申市过来的,想进一步了解你的小说创作情况。”
张启民愣了愣。
按上次《儷市日报》的採访,记者是先拿著介绍信到瀧泉县委宣传部,然后再安排採访的,这次《新明晚报》的记者怎么就直接过来了?
带著疑问,张启民接受了採访。
和《儷市日报》的採访不同的是,《新明晚报》的记者唐翔在问了几个关於小说的问题之后,向张启民提了三个小说之外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年几岁了?”
张启民答道:“十九岁。”
按照瀧泉的习俗,过年了年就长了一岁,虽不是实际年龄,却也符合实际。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听说北影的王好唯导演,前不久来找你合作《河边的失误》的电影改编,被你拒绝了?”
张启民闻言,不由得愣住了!这《新明晚报》的记者嗅觉这么灵敏,连这事也知道?
但自己婉拒王好唯导演,只有他和王好唯导演两人之间知道,就是当时的宣传部副部长陈果也不清楚里面的细节,《新明晚报》的记者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张启民想了想,答道:
“可能,我的这篇小说现在还不適合改编成电影吧。”
唐翔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做记录。
第三个问题是:“你这么年轻就参加工作了,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难倒了张启民。
自己在瀧泉文化馆工作,具体做的是什么工作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