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千公里兴师问罪(1/2)

张启民不由得一愣。

“燕京的长途电话?”

“自己几个小时前才寄出的小说,燕京的舟倡义就收到了?”

他赶忙转身返回到馆长办公室,看到王淑兰办公桌上,电话机的听筒正放在桌面上。

张启民拿起电话听筒:

“喂,我是张启民……”

听筒里先传来一阵刺啦刺啦的杂音,几秒钟后,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喂,你是张启民吗?我是舟倡义啊!”

“舟老师,您好!”

“启民啊,你现在瀧泉文化馆工作还好吗?”

“舟老师,我很好,我已经在文化馆工作快五个月了,《瀧泉文艺》创刊號也已经出刊了,馆里给您寄过,您收到了吗?”

“收到了,你们寄了,我当然是收到了……”

张启民闻言,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听舟老师这语气,看来心里有气啊,正想著怎么措辞,舟倡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启民,我问你,你新写的《大红灯笼高高掛》为什么不投给《当代》,而是投给了《收穫》?”

“舟老师,您別生气,我是这样想的,我才在《当代》上发表了过小说,马上就又给您投稿,我觉得不太……”

“不太什么?”

张启民顿时无语。

“你是不是没看文学期刊啊,你看你们钱江省的於华,接连不断地在《燕京文学》上发表小说,还有金陵的苏瞳、山东的陌言,有谁提出过质疑?”

张启民心说,他们发表的数量虽多,我的小说虽然数量上比不过於华、苏瞳和陌言他们多,但我的小说质量高……

今天的这个长途电话,看似不寻常啊!

舟倡义这是隔著一千多公里远的距离来给自己兴师问罪的。

“舟老师请您见谅,我写小说时间不长,没多少经验……”

“启民,我告诉你,你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在《当代》刊登以后,我们杂誌的销量一下子从三十万本提高到了三十五万本!为了买刊登了《河边的错误》的今年第五期《当代》,很多读者都跑到我们杂誌社来了……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杂誌社发行部的同志,忙得手忙脚乱,印刷厂的工人,更是加班加点,《当代》给《河边的错误》开出的稿费也是最高的一级稿费,这个你应该感受到了吧?”

电话线这边,张启民赶忙回答:

“谢谢舟老师,我感受到了!”

电话线另一边,舟倡义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那你为什么把那么精彩的《大红灯笼高高掛》投给了《收穫》?”

“舟老师,这事,我不是刚给你解释过了吗?”

“张启民啊,你不能写出了一篇高稿费收入的小说,就尾巴翘起来了!你可是我发现的人才,是我们《当代》杂誌培养出来的作家!”

“舟老师,您听我再解释一下吧……”

“我不要听!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从没有一个徒弟学会了本事,就立刻改换门庭的!”

张启民闻言,头上不由得冒出了汗珠:

“舟老师,您言重了……”

“你现在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大红灯笼高高掛》已经在《收穫》上发表出来了,而且听说津门的《小说月报》也转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