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收穫》上发表了!(1/2)
现在,张启民终於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在《白鹿原》的写作上了。
前一世,张启民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报导中,1988年,远在陕秦的程忠实已经开始收集写《白鹿原》的素材了。
如果自己笔下的《白鹿原》不儘快写出来发表,这不是让老程做无用功吗?
想到这里,张启民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开弓没有回头箭。
必须儘快把《白鹿原》写完!
张启民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那就是:不浪费原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並时时提醒自己恪守这条原则。
现在,除了出去吃饭,一天二十四小时,张启民都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
文教局之前的大楼给了教育局,新成立的文化局却是没有食堂的,这倒省去了他吃饭在路上的时间。
张启民每天下午一两点钟起来,到外面的大街上、离他宿舍最近的小吃店吃早饭。
一般是两客小笼包外加一碗咸豆浆,走之前还打包走两客小笼包。
第二天,依旧如此的配置。
打包带走一份,小吃店老板娘以为他是给家里人带的,其实,却是张启民给自己准备的晚饭。
他吃了饭直接回宿舍,继续写《白鹿原》。
其间,胡永军来找过他两次,两次都是文化馆发工资,第一次,张启民亲自去领了;第二次,直接让胡永军把工资代领了过来。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中旬。
张启民终於为《白鹿原》画上了最后一个句號。
紧赶慢赶,终於在阳历1987年12月底前完成了《白鹿原》四十九万多字的小说。
张启民不敢耽搁,把之前自己已经编了页码的小说手稿,再次进行了细心整理。
然后,把小说稿用绳子捆好,装入书包,骑车来到邮电局。
在寄件窗口,张启民看到里面的营业员是个中年妇女,正低头打瞌睡:
“同志,我要寄包裹。”
中年妇女抬起头,望著张启民愣了一愣,然后说道:
“普通包裹?”
张启民知道邮电局寄包裹分几个档次:平信贴八分钱的邮票,掛號信需要再加上一毛二分的掛號费,而寄包裹是按重量来计费的。
於是,张启民问道:
“寄重要的包裹,应该怎么寄?”
中年妇女的语气颇不耐烦:
“现在新推出了邮政快件,时间比普通包裹快,但价格要贵很多……”
张启民没有犹豫:
“我就寄邮政快件!”
中年妇女不由得一愣,她看著眼前这个年轻人蓬头垢面,口气倒不小,语气越发不耐烦:
“东西呢?”
张启民从书包里取出了用绳子綑扎的小说稿:
“这是小说稿。”
中年妇女懒懒地起身,走到窗口旁的秤边,她伸手接过了张启民手里的小说稿,看似认真地检查了一番,开始称重。
过秤后,张启民的《白鹿原》手稿重1624克,经过计算,张启民的这份包裹需要付三块五毛四分钱邮资费。
在中年妇女惊诧的目光下,张启民交了钱。
等填完单子,付过邮费,张启民看到中年妇女取过里面桌上的一个布袋,把小说稿装到了布袋里,然后又从一旁取过针线……
张启民惊讶地看著妇女的举动,前一世张启民没有寄过包裹,更何况是在一九八七年!
妇女却再次不耐烦起来,抬头看著张启民:
“好了呀,你已经办好手续了……”
明显的逐客意思。
张启民笑笑,遂离开了邮电局。
他把《白鹿原》寄给了燕京的《当代》杂誌,他在“收件人”一栏里写的是舟倡义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