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好事多磨(2/2)
…………………………………………
《瀧泉文艺》终於在8月底前出来了。
现在就等馆里对《瀧泉文艺》首发式和张启民作品研討会的筹备情况了。
文化馆那边,却出了一些情况。
情况之一,邀请的来宾,因为各种原因未必在八月底有空,其中最重要的是省城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瀧泉籍老作家接到了邀请,但身体欠佳,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把会议推迟到9月初?
情况之二是,瀧泉县委宣传部决定把会议的规格升级,由宣传部出面来主办此次活动,这个改变自然有他们的考量。
好事多磨。
1987年9月6日上午九点,瀧泉文化馆“张启民作品研討会暨《瀧泉文艺》首发仪式”在瀧泉宾馆隆重举行!
经推迟,延期一周的作品研討会终於要开了。
文化馆外面的大街上,打出了大红横幅。
横幅和张启民高考落榜第二天到城里看到的横幅一样鲜红,但比之前的还要宽,还要大!
瀧泉宾馆位於瀧渊路和胜邪街的交叉路口,瀧泉宾馆门前也打出了同样的大红横幅。
本次活动的规格,最终升级为瀧泉县委宣传部和瀧泉文化局共同主办,瀧泉文化馆承办。
活动邀请的来宾有:
钱江省文联名誉主席、老作家陆迟先生;
上级相关单位、儷市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雪海;
瀧泉县分管文教的李副县长;
瀧泉文化局各兄弟单位的领导。
瀧泉县各初、高中文学社指导老师、瀧泉县业余文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济济一堂,近两百人。
瀧泉电视台、瀧泉日报分別派出记者,对活动进行採访、报导。
《儷市晚报》也派了一名女记者前来採访。
上午的议程,主要是《瀧泉文艺》首发仪式,由瀧泉县委宣传部沈部长主持。
但显然,上午的议程却也变成了张启民小说专场。
因为与会人员有人手一册的《瀧泉文艺》在手,上午的活动中,会场一片翻动《瀧泉文艺》纸页的声音,张启民的《大红灯笼高高掛》占据了《瀧泉文艺》三分之二的页码。
两百本《瀧泉文艺》发了下去,余下的一百分杂誌在接待处放著,没等上午会议结束,就被哄抢一空。
洛阳纸贵。
而文化馆之前向燕京的《当代》杂誌社紧急邮购的五十本《当代》杂誌,却也是杯水车薪。
没等上午会议结束,只拿到《瀧泉文艺》的人早已在下面交头接耳,討论起张启民的《大红灯笼高高掛》来。
“写得真好啊,颂莲的命好苦。”
“我觉得这个作者对旧社会非常了解,非常熟悉。”
“这个张启民的笔法非常老练,把几个女人各自的心理写得这么真实!”
“作者写得真细致,可谓是精雕细化……”
“作者的敘述非常冷静,这是语文课本上看不到的文笔,有时候还有些残忍,但却把握得恰到好处。”
“作者用非常美的语言,讲一个悲剧故事……”
“听说这个作者才十八岁,在文化馆工作。”
“怎么可能?十八岁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来?”
“嘘,轻点儿,你看坐在观眾席最前排,最右边,第二个,那就是张启民……”
“哦,我看到了!这么年轻,长得也很高大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