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修仙(2/2)
张承业同意周德威的说法,“早点定下来好,免得夜长梦多。要是义昌投靠了朱温,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大为不妙。”
李存勖觉得周德威和张承业想多了,“义昌军怎么可能投靠朱温?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义昌军劝说李存勖称帝,李存勖很是高兴,要不是被张承业、周德威等人压著,他就要派人把义昌镇的节度使给请到太原来商议称帝的事情。人家这么知情识趣,怎么可能会投靠朱温?
就绝无可能呀!
“.......”,张承业苦笑起来,这位晋王文武双全,能打仗,还会作诗,就是太年轻了,把人想得太简单。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人?
义昌镇的那位节度使劝进真的是出於好心?绝无可能!
做了几首诗词,就被晋王引为知己,还劝说晋王称帝,在张承业看来,这就是居心叵测!他不能看著晋王被带进沟里去。
张承业是唐朝內常侍张泰的养子,在乾寧二年(895年)被派到河东当监军。李克用將其视作好友、心腹,並不因为他是个宦官就怎么样,反而是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天復三年(903年),宰相崔胤与朱温在长安斩杀宦官数百人,並以唐昭宗名义,詔令各地藩镇诛杀宦官监军。李克用將张承业藏在斛律寺中,张承业这才保住了性命。
这件事之后,张承业对李克用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等到李克用病逝,又將这份忠心延续到了李存勖的身上。
就是他经常以长辈自居,有时候会弄得李存勖心生不满。
以长辈自居的又何止张承业一人?
在这太原城里,有不少人喜欢对李存勖指手画脚,说他这个没做对,那个没做好,对他养了唱戏班的事更是大加批判,说这是玩物丧志云云。
妈-的,听个曲儿就是玩物丧志了?胡人就是没文化!
李克用一家子都是沙陀人,但他不认为自己是胡人,而是以中原正统自居。这种文化上的自信也传到了李存勖的身上,他是真心瞧不上一群大老粗,除了会耍枪弄棒,啥也不是!
时间很快就到了除夕,然后是大年初一。成德、义武和义昌三镇互相派出了使者恭贺新春,重新確定了河北三镇共同进退的事宜。
陈诚还想跟成德、义武签订正式的攻守同盟条约,先签个五年的,到期之后视情况再说。
义武军是河北三镇中地盘最小,实力最弱的一家,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对签约这事不看好,这年头撕毁条约不是跟吃饭一样简单么?不过既然义昌镇提了出来,王处直也就同意了。
成德军王鎔则是担心这样会引起太原方面的反感,他也同样不看好將条约写在纸上有什么用处。正式不正式的,还不就是那么回事?还真以为能对各地诸侯有什么约束力?
“义昌镇的节度使还是太年轻啊!”
王鎔这样感慨,正式签约的事他没有答应,对於沧州方面想要几个道士的事情则是满口同意了。王鎔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封回信,讲述了他对炼丹的理解和心得。
王鎔的祖上也是胡人,在中原繁衍了几代人之后,已经完全汉化了,现在还信了道教,整日里跟著道士一起出游名山,还服用丹药,说是可以延年益寿。光延年益寿还不够,王鎔还想要炼出能让人吃了长生不老的金丹。
收到王鎔的回信后,陈诚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回鶻人的后代,在信里大谈特谈炼丹服气,长生不老,这画风对么?
看看王鎔在信里都说了些什么,“不食者,不死而神”,“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
这尼玛,不吃饭不死就能成神成仙了是吧?
但既然王鎔喜欢这套东西,陈诚也就对症下药,抄了一些后世的修仙理论,跟王鎔探討怎么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