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入营(2/2)

朱友珪见到陈诚,越发的高兴,但是又想到这位猛將昨天身中数十箭,“你身上的伤不要紧吧?”

陈诚笑著摇了摇头,大声道:“敌人的弓箭软绵绵的,没有射穿我身上的甲冑!”

不,高家军中有不少擅长弓弩的好手,有能拉开三石强弓的,还有用五石强弩的,换个人去,身披双甲也要被射死了。就算没被射死,中了那么多箭,非得好好修养十天半个月不可。陈诚是因为有系统外掛,这才能在第二天就骑马奔驰。

朱友珪知道陈诚受伤很重,也知道他这么说是为了什么。昔日汉高祖刘邦跟西楚霸王项羽爭夺天下,被项羽射中了胸口,却谎称只是“被贼人射中了脚丫子”,这么干就是为了振奋士气。

古代正规军的战斗力实际上相差不大,在盔甲、武器和人数没有代差的情况下,胜负就看士气高昂与否。哪一边的士气更高,哪一边就能打胜仗。很多时候,哪怕是装备差一些,哪怕是人数少一些,只要士气够高就能取胜。

朱友珪配合著说了一些卢龙军没有力气,弓箭无力之类的话,然后带著冯廷諤和陈诚回到中军大帐。一进来,他就把头盔摘了下来扔到案几上,“这仗可不好打!”

在外面,他需要保持形象,不能让军中的那些將领军官瞧不起,哪怕是心中焦虑,也不会说丧气的话。现在大帐里面都是自己人,朱友珪也就不装了。“刘守光麾下骑兵眾多,打起来我们很吃亏,要不,撤兵回汴梁吧?”

“现在撤兵回汴梁很糟糕,但要是吃了败仗,那就更糟糕。仗打成这样不是我们的错,是义武军先跑了,才会如此的被动。”朱友珪坐到椅子上,对陈诚道:“把家里人带上,咱们一起回去。等打垮了刘知俊,再来跟刘守光计较。”

冯廷諤看了陈诚一眼,上前道:“大王,我们有破敌的办法。”

“唉,成德军和义武军都撤了,还怎么破敌?我手里只有两万多兵马,沧州城里有多少兵?不会超过一万,加起来也只有三万,刘守光可是有五万人!”

昨日一战,梁军的强弓硬弩给刘守光麾下的兵马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刘守光在听说梁军攻来的时候就下令从幽州调兵。卢龙军的援兵紧赶慢赶,没有赶上决战,不过今天也到了。现在刘守光手中的兵马比昨日之前更多。

朱友珪很是灰心丧气,虽然他是人少打人多,虽然是义武军、成德军跑路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但打输了就是打输了。灰溜溜地撤回汴梁的话,太子之位离他会越来越远。

陈诚对灰心丧气的朱友珪说道:“我们可以派兵去袭击敌军的粮道,还可以派兵去进攻幽州!”

朱友珪连连摇头,“我们兵少,还要分兵?不妥,不妥。”

陈诚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当年曹操跟袁绍在官渡大战,谁的兵多?谁的兵少?”

冯廷諤是个武夫,听说过曹操,但是没听说过袁绍,也不知道官渡大战是怎么回事。但朱友珪是读过一些书的,还让人给自己讲解过古往今来的一些经典战例,闻言,朱友珪立即就站了起来,“不错!现在就是官渡,我是曹孟德,刘守光就是那袁本初!只要放火烧了刘守光的粮草,这仗就能贏!”

一行字在陈诚的视野中飘过,【口才】经验+10.

“先要找出敌军囤积粮草的位置,然后才能一击必中。”

“卢龙军骑兵眾多,要想办法削弱他们的骑兵优势。属下愿意带一千骑兵,大张旗鼓,往击幽州,以为疑兵。”陈诚给朱友珪出主意,“可以散布谣言,就说已经跟契丹人联繫上,要两面夹击幽州。”

朱友珪觉得这些主意都很好,更令他高兴的是陈诚自称属下,“元璫愿意为我效力了?不,不是为我效力,是咱们一起干出番事业!还有廷諤,有我朱友珪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