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拓跋燾之死(1/2)

在刘宋第二次北伐之前,北魏很少让精锐军队驻守南边的重镇,反而是防北方的柔然,防得比刘宋更重。

所以,刘义隆刚开始北伐的时候,北魏將领劝拓跋燾救援,拓跋燾说:“战马未肥,天气又热,极速行军,对我军不利,如果他们能打到河北,我们就退到阴山去,我们本来就是穿皮革出身,重头再来也未尝不可。”

拓跋燾此言,不仅是对敌我优势的精准分析,也是对镇戍军的不信任。

但奈何刘宋王玄謨太草包,围著北魏弱兵防守的碻磝打了三个月没打下来,然后秋天一到,北魏精锐大军杀到,刘宋就只有败退的份了。

因此,就算拓跋燾不死,秋天之前,北魏也不可能大规模南征,而以碻磝的兵力,都自守就不错了。

刘诞问清了垣护之,说道:“我此去,只是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心耕种,到了秋天,形势有变,我们再从长计议。”

垣护之大概明白了刘诞的用意,行礼道:“下吏听从大王安排。”

眾人见刘诞心意已决,便不再劝。

刘诞接著安排蔡兴宗在彭城处理政务,让垣护之理防务,自己带著周盘龙和沈文秀,往鲁城去了。

刘诞到了鲁城,將拓跋燾推倒的石碑立起来,然后没有耽搁,亲自前往两国边境,侦察情况。

刘宋与北魏的边境,主要是以济水为界。

济水在二十一世纪,基本已经乾涸,而在现在,则是一条庞大的水系。

北魏的碻磝,就在济水以北,黄河以南,两军要战,都要渡过济水。

刘义隆心心念念的北伐,並不是想统一天下,而是收復河南之地,和北魏划黄河而治,而拓跋燾,也没有完全消灭刘宋的意思,他只想占有长江以北的土地,和刘宋划长江而治。

周盘龙跟在刘诞身后,见刘诞看著济水沉思,问道:“大王到鲁城,恐怕不只是为了让百姓安心耕种这么简单吧。”

刘诞回过神,笑道:“此话怎讲?”

周盘龙道:“下吏隨大王侦查济水已有好几日,大王似有北伐之意。”

“你认为是否应当北伐?”刘诞问。

“北伐自然应当。”周盘龙先肯定了刘诞,接著话锋一转,道:“只是现在,並不是好时机。”

刘诞道:“为何?”

周盘龙道:“河南之地,已经满目苍夷,过了河,则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我们水军是主力,如何是索虏骑兵的对手?”

“也是。”刘诞点头,“可有些事,我也做不了主。”

周盘龙不太明白刘诞的意思,不过他也没问。

……

又过了几日,三月十三,拓跋燾下葬。

这下,拓跋燾已死的消息瞒不住了,一路传到了刘义隆的耳朵里。

刘义隆听到这个消息,喜不自胜,在紫极殿里来回踱步。

“佛狸是怎么死的?”刘义隆问。

徐湛之回道:“有说病死的,有说被刺杀的,眾说纷紜,臣也不是很清楚。”

歷史记载,拓跋燾是被宦官中常侍宗爱所刺杀。

但是,宗爱杀了拓跋燾后,北魏兰延等重臣,却选择第一时间封锁消息,討论皇位的继承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