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父子(2/2)

於是,刘诞酝酿了情绪,跪地哭道:“父皇,您的苦心,儿明白了。”

刘义隆起身扶起刘诞,眼中也有泪,道:“对朕你不要再有提防,朕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不管別人怎么对你,朕护著你。”

“父皇……”刘诞抹了抹泪水。

刘义隆拍拍刘诞的肩膀,等刘诞缓了情绪,接著道:“雍州的事,你可有办法。”

刘诞道:“柳氏是侨迁的世家,並不算雍州第一大族,而柳僧景之所以能领头反对,不过是借著柳元景的势,柳元景想荫族,也会暗中支持。”

这情况,刘义隆知道,刘义隆只点点头。

“不过,”刘诞接著道,“柳氏的势力並不算盘根错节,父皇只需要將柳元景调去其他地方任职,柳氏在雍州就带不了头。”

“调去哪里?”刘义隆问。

刘诞道:“柳元景善战,可把他调去青冀,或兗州,或豫州,这几处都行,让他继续抵抗索虏。”

刘义隆道:“如此不怕他降索虏吗?”

刘诞道:“柳元景非背主之人,调任重用,是对他的恩典,其余柳氏见柳元景前方抗索虏,也会收敛反抗之举。”

“那雍州的蛮族怎么办?让谁去剿?”刘义隆又问。

刘诞道:“可派沈庆之去剿,沈庆之有统兵之能,也不反对新政。”

刘义隆道:“那雍州流民呢?”

刘诞道:“青冀、徐、兗、豫等皆因北魏烧杀抢掠,人烟稀少,可把流民迁到这些地方,由官府组织迁居,再免他们两年赋税,此事可成。”

“嗯。”刘义隆若有所思。

这时,宦官来报:“陛下,沈庆之到了。”

“让他过来吧。”刘义隆道。

刘诞起身道:“儿先告退。”

“不用。”刘义隆就要让刘诞在旁边听著。

不多久,沈庆之前来拜见刘义隆。

刘义隆看了沈庆之的述职奏书,问道:“先前王玄謨无能而败,萧斌打算斩了王玄謨,你却阻止萧斌,这是为何?”

沈庆之道:“回陛下,將士们都纷纷败逃,没有谁不怕受到处罚,假如有一个人自己回来了,却要被处死,那么其余逃亡的將士就不会再回了,所以臣阻止了萧斌。”

“你做得对。”刘义隆点点头,又问了沈庆之一些具体的事情。

刘诞就在旁边看著。

又过了半晌,王僧绰和徐湛之一起到了,刘义隆便让沈庆之暂时退下。

沈庆之退下转身之时,对上徐湛之的眼神,徐湛之回之一笑,沈庆之便给徐湛之行礼。

刘义隆將徐湛之和沈庆之的动作尽收眼底,待沈庆之离开后,笑著对徐湛之道:“沈庆之曾说你是白面书生,你却不计较,实乃大度。”

徐湛之回道:“同朝为官,不该因政见不合而交恶,而应当勠力同心。”

刘义隆会心一笑,转对王僧绰道:“英娥刚刚下葬,朕本想让你再休息几日,不忍心再让你为公事劳心,只是有些事急,不得不召你相商。”

王僧绰道:“为国便是为家,臣职所当为。”

刘义隆点点头,把刘骏的奏书给王僧绰和徐湛之看了,说道:“朕想把柳元景调往青州,再把雍州流民迁到豫州,然后给迁居的流民免税两年,二位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王僧绰先附和,跟著道:“不过雍州的流民,有些便是从豫州和徐州跑过去的,只因为这两地时常被索虏所侵扰。因此臣以为,要想安定流民,免税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边境安寧。”

刘义隆道:“朕已经让江夏王都督青冀、兗、豫、徐诸军事。”

王僧绰道:“去年北魏撤退时,扬言他们粮食吃完了,便再到徐州来抢。七月,粮未全熟,江夏王便要把徐州所有粮食收割,把徐州所有百姓迁入城中,幸得有人劝阻,江夏王才作罢。”

王僧绰的言外之意,是说刘义恭无能,安定不了边境。

刘义隆若有所思,然后看了刘诞一眼。

刘诞心里一惊。

难道这又是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