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献策(2/2)
刘诞深知刘义隆的不易,但是他並没有著急拿出怀里的奏书,而是先说道:“青州与北魏接壤,此时断不能乱,既然灾情已显,应该及时筹谋。”
“如何筹谋?”刘义隆问。
刘诞道:“扬州向来是我朝赋税重地,如果能从扬州收一些税上来,或许可以用来賑济青州之灾。”
“嗯。”刘义隆点头,看了刘诞一眼,陷入沉思,许久不语。
刘义隆如此表现,显然是对刘诞的对答不是很满意,因为刘诞这番回答,不过是剜肉补疮,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刘诞看著刘义隆沉思,確定刘义隆確实有再创大治的心思,幽幽补充道:“不过这只是应急之计,自五胡入中原,天下大乱,幸得祖父武帝一统南方,父皇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才有大治。”
“然而,”刘诞话锋一转,接著道:“有些由晋引起的弊病,现在也开始显现,如占田法实行到现在,已然名存实亡,各地世家大族不用纳税服役,却圈禁山泽,以至於富者圈禁山泽数百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样又能收上来多少税呢?加之现在北伐失利,人心惶惶,別有用心者图谋不轨,不治其根,恐怕难以长久。”
刘义隆突然听到刘诞这一番话,眼里闪过一丝光亮,终於满意了,点头道:“你能看到这些,说明你实心用事,不错。”
“父皇。”刘诞拿出怀里的奏书,呈到刘义隆面前,道:“这是儿子所写六条策略,不知道能否实用,请父皇过目。”
刘义隆打量了刘诞一眼,接过奏书。
奏书上,刘诞根据苏绰的六条詔书列了总纲,六条依次为: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徭役。
六条总纲和苏绰提的一样,各处细节刘诞则做了修改。
治心方面,刘诞指出现在佛道日盛,巫教猖獗,儒道不兴,应当提倡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等精华思想。
敦教化方面,除了教化官员百姓,军队也应该教化,现在许多士兵,他们文化素质太低,有些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分得清前后左右。
尽地利方面,刘诞指出北方侨民虽然到了南方,但还有很多並不適应南方的湿田,他们的种植方法还是北方旱地的种法,应当官府指导,统一改进。
擢贤良方面,刘诞做了一些让步,没有直接向高门特权动手,只是指出有贤才的人,可以不要太看重家世出身,当用则用。
恤狱讼,除了指出要明断狱案外,还指出现在出镇的各方藩王权力太大了,应该把生杀大权收回来一些。
均赋役,特地点明,禁止世家大族圈占山泽。
至於向世家大族收税,刘诞还没有提,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刘义隆一字一句的看著刘诞的奏书,越看越震惊,看到最后,刘义隆合上奏书,想了会儿,然后又打开,再次仔细的看。
过了很久,刘义隆將奏书放到桌子上,容光焕发,问道:“这是你一个人写的?”
“是。”刘诞道。
刘义隆站起身来,在紫极殿中来回踱步,又过了半晌,才道:“这是才写好的?”
“是。”刘诞早已跟著站起身,“儿今日才写好,本想寻日呈奏父皇,没想到今日父皇召见,便带著来了。儿子写得急,恐怕有许多不妥之处。”
“很好,很好。”刘义隆点头,想了想,道:“好了,你先回去休息。”
“是。”刘诞领命退下。
刘义隆又拿起桌上的奏书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