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献策(1/2)
徐湛之见刘诞自信满满,颇为疑惑。
以前徐湛之所了解的刘诞,虽然也颇有才能,但更多是偏向舞文弄墨方面。
当然,以前的刘诞之所以更喜欢舞文弄墨,也是有原因的。
刘宋皇室素族御极,被有些掌握了文化霸权的高门看不起,觉得老刘家没有文化。
老刘家一方面嘲讽文化霸权高门“唯赋诗谈义而已”,一方面心底深处又有些自卑,努力钻研诗文,非要证明自己,以至刘义隆前几个儿子,刘骏、刘鑠、刘宏他们在诗文上都很有建树。
直到刘义隆死后,刘宋陷入长久的混乱之中,老刘家的人才没有多少心思钻研诗文。
但现在,眼前刘诞所展现的才能,更多的是偏向军事和政治斗爭方面。
而且,现在的刘诞也比以前更强势。
不过,强势归强势,徐湛之还是不相信刘诞能在刘义隆那里討到什么好处,毕竟刘诞已经因为刘义康的死被刘义隆所训斥。
他觉得,刘诞总归有求他的时候,到时候,这场退婚的闹剧也就无人在意了。
念及此处,徐湛之又稍微放了心,说道:“既如此,我便暂时不打扰隨王了,我先告辞。”
“徐公慢走。”刘诞起身送徐湛之,然后回府里呆著。
黄昏时分,宦官传旨,说刘义隆召刘诞入宫。
刘诞带著自己写好的奏书,前往皇宫。
建康宫,紫极殿。
刘诞入殿,行礼问安。
刘义隆放下手中的奏书,打量刘诞一番,缓缓道:“听说徐湛之去找你了?”
“是。”刘诞恭敬回话,“因为退亲的事,他担心儿子怨恨他,所以特地找儿子解释。”
“那你怨恨他吗?”刘义隆追问。
刘诞道:“初时有些气不过,但他既然已经登门谢罪,儿便想著,不计较了。”
“嗯,有雅量。”刘义隆点头,“坐吧。”
“是。”刘诞依言落座。
刘义隆挪了挪身子,目光茫然,道:“如今淮南满目苍夷,饿殍遍地,青州从一月到现在,没有下过一滴雨,旱情已显,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刘义隆的心思,终於转到经济上来了。
北魏撤兵以后,刘义隆做的第一件事,是维持稳定,杀刘义康,就是他维持稳定的操作之一。
关於维持稳定,刘义隆自信他自己能做好,便没有问过刘诞,刘诞也知道刘义隆有这个自信,因此也没有问过。
但是,如何恢復生產,发展经济,重现元嘉之治的辉煌,刘义隆没有什么信心。
北伐这一败,刘宋伤筋动骨,精锐军队打没了,国库空了,江北荒了,江南的税收透支了,对刘义隆来说,如何做好善后工作,是当下最头疼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