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双重噩耗,元吉领兵(2/2)
他慷慨陈词,引用了裴寂关於出身的论点,和刘文静的不足为患论。
大肆贬低瓦岗战力,乍听之下似乎有些道理,但细究其逻辑,充满漏洞,纯属意气之爭。
厅中诸人皆是老於世事,岂会听不出李元吉话中的稚嫩与意气。
但无人点破,目光都投向主座上的李渊,静待其决断。
李渊目光深邃,扫过神色各异的臣子与儿子。
刘文静的“缓兵”之策最为务实,他內心早已倾向於此。
但裴寂的担忧和李元吉那番衝动却暗合“名节”的言论,也並非全无道理。
直接示弱,確有损他这位即將逐鹿天下者的威仪,若日后登临大宝,今日之举恐成史笔笑谈。
一个折中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元吉年少锐气,志气可嘉。裴寂维护门第清誉,亦是老成谋国之言。然文静所谋,乃大局之利。”
他语气稍顿,目光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停留片刻。
“建成持重,元吉勇锐。
便由你兄弟二人,率太原旧部精锐,且与你等一个自行募兵职权,合兵一处东出迎一迎瓦岗的『先锋』。
建成为主,元吉辅之。
记住,此去非为决战,旨在小挫其锋,扬我军威,让那李密知晓我李氏非可轻侮!
待小胜或相持之后,再持我亲笔『结盟』文书与其交涉,方显我结盟之『诚』,亦不失我门庭之尊!”
李渊的算盘打得很精:让向来稳重的大儿子李建成掌舵,带著衝动的小儿子出去歷练一下,也让他发泄一下过剩的精力。
麾下的太原旧部都是跟隨他南征北战多年的百战老兵,有他们托底,即便李元吉莽撞些,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小挫或平手,正好作为谈判的筹码。
如此,既给了李密一个下马威,保全了顏面,又不至於彻底撕破脸,还能堵住裴寂等重名节者的口,可谓一举数得。
李渊决断已下,李建成与李元吉领命东去。
厅堂內的焦点,瞬间转回北面那更为迫近的狼烟,厥阿史那咄苾部!
“突厥之事,迫在眉睫,诸公有何良策?”
李渊目光扫过眾人,沉声问道。
刚刚因瓦岗之事或赞同或反对的眾人,此刻面对凶名更盛的突厥,意见却出奇地一致。
刘文静再次率先开口,思路清晰依旧:
“明公,突厥之患,其害远甚瓦岗!
彼辈利在掳掠,凶悍难测。然其部族林立,並非铁板一块。
始毕可汗虽为共主,但阿史那咄苾却非其嫡繫心腹。
我之策略,亦可效应对李密之法,双管齐下!”
“一是战!”
“须遣一员大將,率精锐之师,北上迎击咄苾前锋!
不求全歼,但务必予其当头棒喝,挫其锐气。
使其知我非任人宰割之羔羊!
此乃议和之基石!”
“二是和!”
“同时,遣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直奔始毕可汗王庭。
金银珠玉、丝绸锦缎献上定能令其心动!
与其纵容咄苾劫掠,与我结下死仇,不如坐收厚礼,默许我南下。
我若得关中,则开放互市,草原所需,源源不绝!此乃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