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双重噩耗,元吉领兵(1/2)

一月时光倏忽而过,太原城在李渊的掌控下已然恢復了秩序与生机。

他在短时间內迅速接管了太原城防、府库及周边军队,以“废昏立明”为口號举起了拥立代王的大旗。

那篇激昂的檄文,已经李建成之口,在一场场清谈、宴席中传遍了太原周边乃至全天下。

李渊自任大將军,命建成辅掌內政庶务,次子世民执掌兵符、整军经武,太原周边郡县望风归附,气象一新。

此时已万事俱备,只待誓师西进,兵指长安(这时候叫大兴)。

然天有不测风云。

这日,留守府前陡然响起急促的马蹄与嘶鸣,一斥候滚鞍落马,带著一身风尘与血腥气冲入留守府:

“报——!突厥阿史那咄苾部突袭!马邑已破!兵锋直指雁门关!”

厅堂內,突厥铁蹄的凶名传遍诸人,眾人顿时心头一紧。

在眾人商討此事对策之时,李渊一心腹家將神色凝重,手捧一封信函疾步入殿。

火漆密信被李渊拆开,脸色骤然冷肃。

一篇措辞傲慢的“盟书”赫然入目。

字里行间以“四海英雄共推盟主”自居,更以项羽、周武王自比,张嘴就是索要足以支撑十万大军半年的巨额粮秣看的李渊大是恼火。

李渊眼中厉芒一闪而逝,面上却浮起一丝笑意,將信函传示眾人。

信纸在诸人手中传递,裴寂、刘文静、李世民等核心重臣的脸色也隨之沉肃,慍怒与凝重交织。

议事厅內经过一阵平静后,刘文静率先开口。

他认为瓦岗虽势大但却不足为惧。

但也非此时的李氏能够应对,於是建议通过表面顺从,让李密替李渊阻挡东部隋军,为李渊西进关中爭取时间。

在他言后李渊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明显其主张与李渊的想法高度契合,大概成为应对李密的核心策略。

有此想法的不仅有此二人,场中眾人几乎都认可了这个方案。

只是裴寂提出了不同的担忧。

他是李渊的老部下了,相比其他他更看重李氏家族的声望。

认为李密出身虽为北周八柱国之后,但瓦岗军本质是“草莽义军”,李密以“盟主”自居是对李渊的侮辱。

因此,裴寂更倾向於“拒其盟主之號”,甚至提议回信驳斥李密的傲慢,担心过度示弱会让天下人轻视李渊。

不过,李世民站出析利弊后,裴寂最终认可了“暂避锋芒”的策略,但其最初的强硬態度同样反映了部分关陇旧臣的立场。

让李渊陷入了思索。

这时突有一人站了出来,他清晰的提出了反对的喊声。

不是別人,正是此时只有15岁的李元吉。

相比別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或是立场站队,他就显然不一样了。

他根本未深思裴寂维护门第的深意,而纯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他本能的反对李世民说过的所有话。

“瓦岗军算什么东西!”

李元吉下巴微扬,语带轻蔑。

“不过是一群走投无路的泥腿子凑在一起罢了!

李密吹嘘百万之眾,实则乌合之眾,不堪一击!

裴公说得好,他们出身草莽,上不得台面!

岂能与我父帅堂堂国公、八柱国之后相提並论?

更遑论做什么『盟主』!

向他们低头,简直是自降身份!

儿臣以为,就该狠狠打回去,让他们知道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