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橄欖树》(2/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是那首带著淡淡乡愁和漂泊感的《橄欖树》。
她的声音並不大,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著水汽,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空灵、悠远,又带著一丝难以言喻的忧伤。
她的咬字很轻,尾音带著自然的颤音,像羽毛轻轻拂过心尖。
没有技巧的炫技,只有最本真的情感流露,那份远离故土的悵惘和对未知远方的嚮往,被她清澈的嗓音詮释得纯净而动人。
棚內彻底安静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黄博都收起了玩笑的表情,只有外面连绵不绝的雨声,如同天然的伴奏,敲打著帆布棚顶,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陈锋靠在冰冷的支架上,目光穿过昏暗的光线,落在场地中央那个纤细的身影上。
昏黄的灯光在她身上镀了一层柔和的光晕,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片阴影,隨著歌声的起伏微微颤动。
她的侧脸线条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柔和而专注。
那空灵的歌声,仿佛不是从她口中发出,而是从这雨夜深处、从某个纯净的灵魂里自然流淌出来,带著一种洗涤人心的力量。
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陈锋心底漾开一圈圈涟漪。
那不再是石延枫对蓝菲琳的审视,而是一个少年,被眼前这份纯粹的美好所击中的瞬间悸动。
歌声还在继续,空灵而忧伤: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陈锋的目光没有离开刘艺菲。
他听著雨声,听著歌声,心底那份莫名的悸动並未平息,反而隨著旋律的流淌,渐渐匯聚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那情绪在胸中翻涌,寻找著出口。
当刘艺菲唱完最后一句“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欖树……”时,声音渐弱,如同嘆息般消失在雨声里。
棚內陷入了更深的寂静,仿佛时间都停滯了几秒。
隨即,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热烈地爆发出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持久!
“太好听了!”
“艺菲,你这嗓子绝了!”
“天籟之音啊!”
“再来一首!”
刘艺菲的脸颊瞬间红透,像熟透的苹果,她有些慌乱地鞠了个躬,飞快地跑回妈妈身边,將脸埋在刘晓丽的肩膀上,只露出通红的耳尖。
刘晓丽笑著搂住她,眼中满是骄傲。
掌声和讚美声中,陈锋依然靠在原地,他没有鼓掌,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弧度。
他看著那个害羞躲进妈妈怀里的身影,心底那份翻涌的情绪似乎找到了一个模糊的旋律。
他微微侧过头,目光投向棚外无边的雨幕,嘴唇无声地翕动了几下,一段轻快、明朗、带著初夏青草气息和少年憧憬感的旋律片段,如同清泉般,从他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在唇齿间化作无声的哼鸣:
“啦啦啦……啦……啦啦……啦……”
旋律简单却充满活力,带著阳光穿透雨云的希望感,与他此刻心底那份被歌声和雨夜触动的情愫奇妙地共鸣著。
这旋律,与《橄欖树》的忧伤截然不同,却同样源自这个雨夜,源自那个被灯光勾勒的侧影。
没有人听到这微弱的哼鸣,它只存在於陈锋的唇齿之间,和他被雨声与歌声浸润的心底。
这是属於他自己的、尚未成型的、关於青春和心动的第一声迴响。
暴雨依旧在棚外肆虐,而在这个拥挤、潮湿、瀰漫著汗味和帆布气息的临时避风港里,一首歌刚刚落幕,另一段旋律的种子,却在某个少年的心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