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完了,钱不够!【求追读,求月票】(2/2)

不过这个得所有歌曲確定了才能进行,需要配合歌曲主题来写mv剧本。

沈浪就开始筹备宣发。

別看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但想要在年底或者明年初发这张专辑,现在就要准备了。

而宣发,宣传、发行恰恰是流程所有工序中最难的一环。

宣传,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无非就是媒体和线下。

首先是媒体,覆盖主流受眾的“黄金三角”。

一是电视打歌节目,香江以tvb《劲歌金曲》、《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宝岛省是《超级星期天》、《娱乐百分百》为代表;內地则通过《同一首歌》、《音乐电视》等央视节目实现全国覆盖。

例如去年,那瑛、王靖雯合作的《相约98》借春晚爆红,直接推动各自后续专辑的热度。

二是电台推广,电台dj的“新歌推荐”是核心渠道,如香江商业电台《叱吒 903》、宝岛省icrt、內地央视广播电台《华国流行音乐榜》,歌手录製“电台专访”或“点歌环节”,通过口播推荐专辑。

例如去年那瑛的专辑《征服》同名主打歌在全国各大音乐电台的排行榜上连续数周蝉联冠军,电台dj的高频次推荐和听眾点播形成滚雪球效应,使得专辑销量突破200万张。

三是平面媒体,去音乐杂誌如《当代歌坛》《音像世界》、报纸娱乐版如《南方都市报》《燕京青年报》等刊登专辑专访、乐评和写真。

例如谢霆锋今年的专辑《believe》常以“叛逆形象”登上各大娱乐刊物的头版头条,討论度拉满。

其次是线下,签售会与巡演。

一般,唱片公司会规划“北上广深+省会城市”的签售路线,歌手在书店、音像店与粉丝面对面签名。

还有商场路演与户外gg,渗透大眾场景在大型商场中庭举办“新歌首唱会”,搭配舞台表演和抽奖。

去年,徐怀玉首张专辑《我是女生》通过签售会与促销活动结合,在签售现场推出“买专辑送定製t恤”活动,同时设置“幸运抽奖”环节,中奖者可获得徐怀鈺亲笔签名的cd盒,这种“实物奖励+情感联结”的策略直接刺激销量,专辑首周销量突破20万张,创造新人销售纪录。

说白了,宣传的核心作用就是在信息稀缺时代“製造影响力”。

可以简单理解为“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覆盖“、“塑造明星人设,建立情感认同”和“拉动实体销量,奠定商业价值”。

“读书时学的东西终於派上用场了。”

沈浪没多少时间,就把计划书写好了。

又简单算了一下,发现需要不少钱。

他剩下的那点公司运营资金,以及加上自己的存款,根本就不够。

而且,这还没算上发行需要用的钱。

当下实体专辑的发行有三种载体,黑胶唱片、磁带和光碟。

黑胶唱片已非主流,音质被认为更具“暖感”,但播放设备门槛高,价格昂贵,包装以大尺寸封套为主,常作为收藏品存在,主要面向发烧友、独立音乐人或经典专辑復刻,发行量较小。

磁带便携性强,播放设备隨身听普及率高,但音质有限,易损耗,目前仍为大眾市场的重要载体,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普及度高,价格相对低廉,適合中低端消费群体,但受cd衝击,销量已开始下滑,部分公司仅为覆盖下沉市场而保留磁带版本。

光碟已成为主流,音质优於磁带,存储容量大,且適合长期保存,唱片公司主推cd版本,包装更精致,常附带歌词本、写真等。

黑胶唱片不用考虑,等蓀燕姿红了以后,可以整些限量版作为收藏,最终敲定磁带+光碟的组合。

而磁带材料成本,单张约4~10元;cd材料成本,普通版单张约7~15元,限量版约14~25元;批量生產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还有备货数量。

问了下小柯,现在的一线歌手cd备货量通常10万~30万张,磁带5万~10万张。

二线歌手cd备货5万~10万张,磁带2万~5万张。

小眾歌手cd备货1万~3万张,磁带可能不发行。

按他的说法,蓀燕姿这张专辑將会是一线歌手的水准。

如此一来,含製作、分销、推广前期投入等所有工序,总成本约为200万~500万。

“完了,钱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