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完了,钱不够!【求追读,求月票】(1/2)

沈浪是个爽快的人,当场就跟小柯签了合同。

隨后,两人没有丝毫耽搁,立即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沈浪详细介绍了蓀燕姿的背景和专辑的企划,强调了星火娱乐对她的全方位支持。

小柯认真倾听,不时提出问题,显示出他对这次合作的高度重视。

“第一主打歌用《天黑黑》没问题,不过这首歌更偏向於民谣,所以,还需要一首高质量情歌来作为第二主打歌。”小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通常,一张专辑通常包含10到25首歌,但不同音乐类型和发行方式存在差异。

传统专辑通常包含12首歌曲,但现代流行音乐中常见6到10首。

概念专辑的歌曲数量通常在10首以上,通过统一主题和风格呈现。

ep(迷你专辑)则通常包含3到6首歌曲,部分音乐人通过ep形式快速发布新作。

无论是传统专辑、概念专辑还是ep,专辑中的所有歌曲並不是每一首都会在音乐榜中。

那么主要推销的歌曲,就被称之为主打歌。

目的是为了宣传,第一主打歌一般都会比专辑先播放在音乐电台上。

主打歌代表的是专辑的门面,一般听眾听了后,很容易在心里或者脑海里產生深刻的印象,听起来也会更快的让人接受,旋律也很容易让观眾熟记,反覆跟著歌曲哼唱。

所以一张专辑中,主打歌的好坏在大程度上决定著专辑的优劣,有很多人为了一首主打歌去买一张专辑,为的就是保留慢慢欣赏。

现代专辑普遍採用“单主打、双主打或者三主打”策略,通过集中资源推广这些代表性歌曲。

小柯认为,蓀燕姿这样的新人,想要一炮而红,一首主打歌不够,两首相对保险一点。

“你看这首行不行?”沈浪把《挥著翅膀的女孩》这首歌递了过去。

“也是你写的?”小柯问道。

“嗯。”沈浪点头。

小柯接过歌词和曲谱,仔细阅读起来。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歌词充满正能量,挺適合蓀燕姿的清新形象和嗓音特点。

看完后,他不禁赞道:“牛!这首歌妥妥够用。”

这可不是在拍沈浪马屁。

而是十分客观的评价。

虽说沈浪在24岁的年纪写出这样的精品歌曲,称不上天才,但实力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接著,沈浪客气的道:“那,剩下的歌曲就辛苦你了,当然了,由你来创作固然是最好的,不过,我也知道两个月的时间过於紧张,那么买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行业里有一个潜规则,一张专辑里一般就主打歌好听,然后剩下的那些都是凑数量的。

否则专辑里就两三首歌,歌迷、粉丝买了会觉得亏。

如果把多首好听的歌曲放在同一个专辑里,那便是巨大的浪费。

既然有那么多好歌,为什么不分开多出几个专辑,不仅满足粉丝,还能多赚钱。

这不是绝对,但是大多数。

沈浪也不奢望剩下的歌能有《天黑黑》和《挥著翅膀的女孩》这个水准,凑数就行。

有了製作人,他轻鬆了许多。

像是,確定音乐风格,收歌与选曲,编曲创作,录音工程,后期处理,都由小柯负责了。

那么整个流程就只剩下的封面与內页设计、mv拍摄和宣发。

其中,封面与內页设计、mv拍摄请个导演就可以了。

也不用大牌,能力足够就行。

可以向小柯打听,他肯定有合作过的。

也可以贴招聘信息,有钱还怕请不到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