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比试开始(2/2)
马氏人数虽不及对方,但兵贵精不贵多,况且装备齐整,即便突发变故,也能迅速控制局面。
秦良玉高举双手,教场顿时鸦雀无声。
“诸位,”她朗声道,“龙河盐场近日之事,孰是孰非,土司府暂不追究。今日在此与覃、黄二氏比试三项,神判祭火、千仞取卤、浮秤测盐,贏下两项者为胜。”
“若马氏胜出,覃、黄二氏不得再提恢復旧制之事。若马氏败北,便依二位族长之意,恢復旧制。”
话音落定,她扬声道:“本副使代表土司府宣布,比试开始!”
教场以北两里外,有一座平顶小山。
此刻,山上相隔百米搭建了两座祭坛。
祭坛以青石建成,高十尺,宽九尺,中间的火塘直径七尺七寸,九层木柴堆叠其上,按序排开松、柏、檀、枫、竹、栗、杉、樟、桃九种木料。
秦良玉手中黄旗一挥,两座祭坛上的黄氏祭司黄云相与秦邦翰便同时动了。
二人各持阳燧对准日光聚火,此乃是“引神火”的仪式。
阳燧,又名鉴燧、火燧,是古人取火的巧器。
以铜或铜合金铸造成凹面铜镜,对准太阳时,光线会在焦点处匯聚成火星,由此引燃可燃物。
紧接著。
秦良玉举起红旗,朝南方挥了挥,远处南方的山头上,立刻传来震天鼓声。
山崖之下,正是那口名为“鬼见愁”的盐井。
这盐井呈圆形,直径四尺(约一米二),深三十丈(约一百米),井壁上凿著不规则的脚窝,彼此间距约两尺。
马氏的护矿队长马飞,是本场比试马氏的监督者,他看了看身旁覃氏与黄氏的监督者,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按照分工,覃氏负责计时,黄氏负责称量滷水重量。
这场比试的规则是:
双方各派出十名成员,轮流下井取滷水,耗时更短且取量更多者胜出。
若双方在时间与重量上各胜一项,则按比例赋分,总分高者为贏。
此外,任何一方若有一人未能取上滷水,全队即刻判负。
两人齐声应道:“都准备好了。”
马飞转向站在井边的覃氏眾人,朗声道:“覃氏准备!”
覃氏的十名盐工,排成一列站在盐井右侧,他们赤著上身,每人背上都挎著一个猪尿脬製成的水囊,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泽。
听到號令,为首那人抱起一捆绳子,一端牢牢系在井口左侧的树干上,另一端则扔进了盐井。
“覃氏准备完毕!”
“鐺!”马飞猛地敲响铜锣,高声喊道:“开始!”
为首那名盐工双手抓紧绳子,纵身跃入盐井,身影迅速向下坠去。
......
一刻钟后,两处祭坛几乎同时燃起火焰。
秦邦翰望著眼前跳动的火苗,又瞥向对面的火堆,嘴角悄然勾起。
对方的祭坛,建在山风口处,半炷香后,会突然涌出一股猛烈的山风,必会將其祭火吹散。
待其祭司重拾火势,只怕为时已晚。
而自己这个祭坛的木柴中,藏有硝石、硫磺及松香的混合物,烈焰冲天,对方根本无法追赶。
两座祭坛中,火势逐渐蔓延。
约莫半炷香光景,祭坛皆升起熊熊烈火,尤其马氏的祭坛,更有五尺蓝焰窜起。
教场上的覃氏、黄氏族人及所有盐工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口中不停念著:“白虎神显灵......”
突然,一阵狂风骤然扫过,黄氏祭坛的柴火顿时被吹得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