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下英才何其多也(1/2)

第241章 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臣以为,算税已是旧制,陛下此次徵收算税—”何苗表示这个税完全不重,每万钱缴纳一百七十钱的算税已经可以说微乎其微,陛下的仁德遍及四海,他完全赞同徵收算税的举动。

至於说这次算税的徵收是什么比例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说这个数目不对,一切都在一片迷雾中进行,只需凑够朝廷所需税款就万事大吉,不过肯定要比额定的算税比例要低。

算税並不是大汉开国以来就有的政策,那么熟悉的事情再次上演,没错,就是孝武皇帝的伟大举措,算税还有一个乳名叫做钱,《史记·平准书正义》有记载:“武帝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產、奴婢等,皆平作钱算。”汉武帝元狩四年规定:商人和高利贷者將自己的財產上报,每2000钱,政府徵收120钱;手工业者每4000钱徵收120钱。如果谁敢瞒报,被告发后,

举报者能获得原財產人一半的財產。

“太中大夫呢?”刘辩並没有评价何苗的言语,转而问向杨彪。

“臣以为此税已是轻税,朝廷对地方已多有照顾—”杨彪也没有反对,过去大家不交税是有客观原因,但是不能当成理所当然。如今朝廷派遣官吏专门徵收算税,那大家就应该按时缴纳。再说了,朝廷也没有去核查各家资產和人口,藏匿人口、兼併土地的田赋、户税、人头税可都没有缴纳,这件事如果还有人反对,那就只能证明这个人乃至这个家族都有意对抗朝廷、不思皇恩,应该予以坚决打击。

杨彪也意识到关东诸州可能有人要起兵抗税,他的內心也有些悲观,毕竟一旦乱起就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即便朝廷平叛速度再快,还是会对地方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是没办法啊!

朝廷不徵收算税根本过不下去,要么从百姓身上搜刮,要么从豪强身上搜刮,遍布天下的流民已经让朝廷充充诸公心惊胆战。如果有选择,大家只会儘可能从百姓身上搜刮,不会对自身开刀。

天子选择对豪强开刀,凭藉目前这支战无不胜的汉军,大家也能接受朝廷从他们身上割肉的举动。群臣也没办法反抗天子的意志,天子比他们更会说民生疾苦的话语,大汉药丸时刻掛在嘴边,

忧国忧民之心溢於言表,跟天子一比,他们就好像一个刚学会说清流套话的新兵蛋子一样。

面对一个手里握有强权、言语上还能压制所有人的天子,大家也就只能认栽,老老实实完成天子的安排。

“太僕卿以为如何?”刘辩听完杨彪的话语,依旧没有评价,对著太僕黄琬发问。

黄琬站起身,来到大殿中央,拱手说道:“国用不足,此时———“

黄琬並没有说算税重不重的问题,只是说朝廷没钱,徵收算税也是朝廷的必要措施,这件事不应该反对,也不能反对,徵收算税一事势在必行。

“大家可还有其他意见?”刘辩对著群臣问道。

“今天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家心里有想法都可以说,没必要藏著掖著,朝廷还需要大家一起出力,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因言获罪这种事朕不会去干。”见没有人回话,刘辩也表示自己十分开明,大家有什么就说什么。

虽然知道这可能是天子的陷阱,但还是有人跳了进去:“朝廷过去从来没有如此徵收算税的举动,光武中兴以来,算税就一直不是主要税种,丁税和户税才是主要税种,国用不足那就是百姓没有缴纳够赋税,更何况此次徵收算税的人群太过庞大,就连列侯和百官都得缴纳算税—.—“

事实也的確如此,如果编订在册百姓的户税和人头税能收齐,最起码能够凑齐五十亿钱的税收,朝廷根本不用考虑徵收算税的事情。

“列侯和百官缴纳算税有何不对?朝廷可有对百官和列侯免税的法令詔书?”刘辩並没有说话,百官之首、三公之首的太尉卢植站起身看著发言的臣子问道。

列侯的確能免税,甚至级別高一点的爵位都能免税,但是列侯免除的税种是丁税、户税以及役,算税並没有在免税行列里面。

“为官者尚且不主动缴纳赋税,那天下人为何又要主动交纳赋税?朝廷数以恩德举孝廉以为正风气偷税漏税之风必然盛行”卢植开始骂了起来,嘉德殿里迴荡著卢植的声音。

卢植的意思很简单,朝廷为了正风气才举孝廉,觉得你们能发挥带头作用让天下百姓纷纷效仿,现在你们都不缴纳赋税,为官者都是偷税漏税之人,那风气必然会带歪,既然如此那大家这个官都別做了!

“诸卿可有反驳之言语?”刘辩等卢植说完,问向群臣。

这一次没有人说话了,卢植都已经这样说了,如果反驳卢植的话语难保天子不会就坡下驴將他们罢免,天子不会因言治罪,但是天子没说不会因言免官啊!

“你们不想说,朕还有几句话。”刘辩等了几息,见没有人反驳,隨后说道。

“朝廷这次徵收算税势在必行,四十亿的税款一文钱也不能少,即便关东之地尽起叛乱也会徵收,朕不惧当一个亡国之君!”刘辩表达了自己异常坚定的態度,不要觉得关东之地起了叛乱就能让他怂,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此话一出,群臣变色!

亡国之君手下的臣子是什么?

亡国之臣!

“像刘岱这样的小把戏以后就不用上演了,你们在想什么朕很清楚,朕在想什么你们也很清楚。”皇帝要钱,想要查清天下的田地、人口,大家都清楚只要算税徵收成功,天子必然会朝著这个方向行动,到时候他们要缴纳的赋税可就不止今天这个数目。

刘辩不会玩弄权术,他所有的行为都是直球进攻,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刘辩想要做什么,只是没有人能够阻挡刘辩的行动。

“算税一事是朝廷的头號大事,谁要是敢阻拦此事,那就不要想著保留头顶上的乌纱帽,朝廷不会允许有人在朝廷里面对抗朝廷,朕也不会允许朝臣里面有害群之马!”刘辩指著群臣说道。

“臣等遵命。”等到刘辩说完,群臣起身行礼。

“傅燮调任并州刺史的事情可有人反对?可有人还有推举人选?今日全部定下来,并州刺史干係重大.”刘辩顿了几息,隨后將话题引向傅燮。

傅燮是他定下来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不想做修改,如果有人能给出更好的选择,他也不介意更换人选。

用谁不是用,反正都是为了朝廷,只要能够尽心做事,保证并州的安稳,他都可以任用。

这件事也没有人反对,大家也不理解刘岱为什么反对傅燮担任并州刺史,如果只是想要以此来弹劾贾翊,那大家也就只能评价一句刘岱得了失心疯!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定下来,按照议程继续议事吧。”將刘岱带来的变化消洱,刘辩也將朝会的主导权交给群臣,他只需要做决策,选择臣子的意见派人执行。

即便他有对事情的完整谋划,他也不会由自己去说自己的方案,都会提前叫臣子过来交代清楚,让臣子去提出这件事。

他也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若是自己在朝会上提出方案,臣子反驳会影响天子的威信,臣子不反驳那问题也会在之后暴露出来。而交代给臣子去提出方案,別人就可以放心的辩驳,儘量减少方案的漏洞。

朝会结束,群臣送別朝著后殿走去的刘辩,等刘辩的身影消失,大家也都三三两两的朝著宫外走去,朝会上討论过的事情也按部就班的安排下去。

冀州邮城。

皇甫嵩在刺史府內处理著公务,刺史別驾泪授走了进来。

“授拜见使君。”泪授向皇甫嵩行礼。

“起来坐吧。”皇甫嵩指了指下首席位,对著沮授说道。

“谢使君。”泪授说罢,坐了下来。

“这是朝廷的詔令,你先看一下吧。”皇甫嵩让人將文件递了过去,让泪授查看。

泪授接过詔令查看起来,里面的內容就是让皇甫嵩负责对冀州郡县徵收算税,此事完全由皇甫嵩带人完成,不由郡县接手。

泪授看完以后,將詔令放在案上看向皇甫嵩。

“朝廷的命令你也看到了,司隶七部与南阳郡的算税徵收情况你也应该清楚,冀州要徵收五亿七千万钱的算税,今天叫你过来就是为了看看怎么划分这笔税款的征缴,这笔税款不能拖延太长时间,司隶七部了一月时间就已经將税收征缴完毕。”皇甫嵩放下笔,对著泪授说道。

广平泪氏在冀州也不是什么小家族,乃是冀州境內一等一的豪族,今岁举茂才的名额也给了泪氏,名日沮俊,今年不过二十岁。

“属下以为”泪授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朝廷要向关东诸州徵收算税的事情他前两天就知道,现在只不过是朝廷的正式公文下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