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少府改革(2/2)

“臣遵旨。”卫题有些不知所措的拱手回道。

钟微微笑了一下,但是这里毕竟是嘉德殿,在刘辩面前也不好笑出声,隨即收起笑容,装作一副严肃的样子。

“都回去吧,宫里没有准备晚饭。”刘辩隨即笑呵呵的说道。

“臣告退。”三人行礼,后退几步转身离开。

出了宫门,贾翊给钟介绍卫凯。

“伯,这位是钟钟侍中,堪称陛下的左膀右臂。”贾翊一脸严肃的说道。

“贾家令这话可就有些过分了,在家令面前,谁敢说自己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钟笑著打趣道。

太子府旧人互相称呼並不会称呼现在的官职,而是以太子府里的官职互相称呼。刘辩已经成了天子,太子府旧人再也不会增加,他们已经形成一个集团,称呼过去的官职便是一种加强关係的手段。

贾翊有些无奈的看著钟,一点都不稳重,练字修心在钟这里好像不起作用。

“河东卫凯卫伯拜见钟侍中。”卫凯恭敬行礼,钟跟贾翊互相打趣那是因为人家的位置相同,他这个书佐还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起来吧,家令这么提携,伯可不能辜负了贾家令的看重。”钟回礼,隨后对著卫凯勉励道。

即便他比卫凯大不了几岁,但是官职的差距还是能让钟以上位者的姿態面对卫凯。

“多谢侍中教诲。”卫凯应了下来。

钟又与贾翊閒聊几句,隨后就此分开,永安宫跟司隶校尉署的的方向恰好相反,二人回去以后还要安排一下工作。

贾翊並没有跟卫凯多余交代,他这边的任务已经完成,卫凯已经进了陛下的眼,剩下的就看卫自己的能力。他又不是卫的什么人,不可能为卫铺好一切。

汉歷三百九十二年,正始元年十月二十一,朝会之上。

各部门匯报完工作以后,就该探討其他问题。

大司农周忠站了出来,提出了对其余州郡徵收算税的事情。

虽然国库逐渐充盈,但是周忠还是死要钱的样子,国库里的钱再多他也不嫌多,八个郡的税收已经有了这么多钱,周忠已经等不急关东诸州的算税送到国库里了。

出身关东的的官员心里可能有反对意见,毕竟这真的是要从他们家族手里拿钱,但是现在这个场合也不敢表现出来。

司隶七部连同南阳都已经缴纳算税和罚金,关东诸州凭什么搞特殊?

“陛下,臣有奏。”太僕黄琬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准奏。”刘辩看了两眼黄琬,隨后平静地说道。

“臣奏曰:—”黄琬引经据典的说了起来。

黄琬並没有冒著风险说关东诸州不能徵收算税,先不说天子那边怎么看待,光是已经被徵收算税的朝臣都不会放过他。

黄琬的意思也很简单,让朝臣商议出一个税收总额对关东豪族进行摊派,不要再搞名为主动报税实为徵收罚金的措施,如果有豪族不能缴纳税款,到时候再处以罚金,这样大家也都能兴高采烈地答应,必然会在四海之內传颂天子的圣明。

“老东西!”不少朝臣內心哼了一声,他们可都老老实实的缴纳了十倍罚金,关东诸州居然不想缴纳罚金?

“诸卿以为如何?”刘辩沉吟几息,问向群臣。

出身关东的官员立即表示就要这样干,要大家割肉所有人都认,但是没有人想割十倍的肉。朝廷这边必然能够算出关东诸州的资產总数,这样也能减少徵税时遇到的麻烦,

出身关西和关中的官员明確反对,主动报税才能体现这个家族是否顺从朝廷,朝廷如果主动提出税收总额必然会丧失人心,朝廷也没能力清查关东诸州的资產总额,之前那些人就是在胡说八道。我淋过雨,所以要把你的伞也掌掉!

两拨人针锋相对,对方心里的小九九大家都清楚,纷纷在心里大骂对方不为人子。

“司农卿以为如何?”刘辩將问题拋向始作俑者。

“臣以为,朝廷的確无法清查关东诸州资產总额——”周忠出身扬州,倒是出人预料的支持关中人的看法。

“眼下天下纷纷,朝廷当以安定为主·”周忠话风一转,表示还是朝廷指定一个税收总额,

之后再交由地方徵收。关东诸州本就离心,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乱子,万一再將局面弄到光武度田群盗並起的局面那就得不偿失。

“司农卿所言是说关东诸州已经有了反意,朝廷只能哄著他们?”太中大夫杨彪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若是如此,朝廷威严何在?”杨彪以朝廷威严压了过去。

“臣並无此意,还请陛下明鑑。”周忠被杨彪一句话堵了回去,连忙对著刘辩说道。

“本就是议事,司农卿但说无妨。”刘辩安慰了一句,將杨彪的话语略了过去。

他也不喜欢杨彪的话语,明眼人都知道关东诸州已经与朝廷离心,杨彪就是捅破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他这边还没做好准备,捅破这件事对大家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