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坎离相济(2/2)
“国相,大事不好。”手下第一句话就让骆俊皱起眉头,做事一点都不稳重,大庭广眾之下说大事不好已经可以称得上动摇军心,就算是再紧急的任务也不能如此说话。
“什么事?”骆俊平静地问道。
“朝廷悬赏国相,还请国相过目。”手下欲言又止,將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骆俊接过文件,翻看几下隨后有些不满的看了一眼手下,就这么点事也值得大呼小叫?
里面的內容是一封悬赏信,將骆俊定性为叛国逆贼,不管是谁只要拿下骆俊的人头去领赏,朝廷都能给予列侯之位。对於底层士卒,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可以既往不咎。
后面还有一连串悬赏人头,不过奖励就没有骆俊那么丰厚。
里面没有刘宠的名字,刘宠毕竟是诸侯王,悬赏诸侯王这种事即便是刘辩也干不出来,毕竟今天能悬赏诸侯王,明天就能悬赏天子,多少有点不太体面。
刘宠是死是活刘辩並没有要求,能抓住活口带回京城明正典型更好,抓不住活口那就写一个死於乱军之中。但是骆俊这个陈国国相就是要死的,朝廷派出去的国相选择帮助诸侯王起兵叛乱,不条不足以警示他人,不杀不足以平息人心。
大汉的诸侯王的確尊贵,但是大汉的天子死於非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腰斩的诸侯王和公主那就更不用说,只要证据確凿诸侯王也是能杀的,只不过需要宗正参与审判。
“將此事匯报给大王吧,以后行事不得如此慌张。”骆俊將文件交给手下,隨后说道骆俊对朝廷悬赏自己早就有了准备,朝廷数次平叛都拿出了悬赏领头人的詔令,之后朝廷也都兑现了,甚至连折扣都没有,朝廷的信用还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这些悬赏都是大军败亡之际才会起作用,大军都败亡了人肯定是活不了的,到时被人拿去领赏也是应该的。
眼下陈国军队还没有任何失利的跡象,他自然是不用担心,等到陈国军队真的打不过朝廷军队的时候,他这边也不用担心。
骆俊转头就將这件事拋之脑后,专心处理大军的事务,骆俊身为陈国国相,可不只是单纯的负责后勤事务,他是有军队指挥权的,刘宠不能也不敢剥夺这一份权力,可以说骆俊就是陈国的定海神针。
刘宠正在与张间商议出兵事宜,接过文件以后顿时脸色有些不好看,上面虽然没他,但是陈国主要的几名官吏都上了悬赏名单,肯定会让下面的人人心浮动。
“大王?”张间抱拳问道。
“你自己看一下吧。”刘宠將手里的文件交给了张间。
上面没有张间的名字,张间才加入陈国不久,朝廷怎么可能知道张间这个人。不是什么废物都可以上这个名单的,没有一点本事朝廷也不会將注意力投放过去,悬赏的几个官更那都是陈国內部权势排名前几的人,张间眼下只不过是受到了刘宠的重视,真要论权势根本排不上號。
“朝廷此举用心险恶,怕是会让大家人心浮动。”张间思量几息隨后对著刘宠说道。
毕竟只要带著这个人的人头过去,那就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多少人会为此动心,下面人心浮动也是难免。
“大王也不必过於忧心,正所谓坎离相济,《象传》云“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大象》日“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朝廷这么做对陈国也有益处。”张间隨后爽朗的说道。
他可不是什么单纯的武夫,是跟著老师学过易经的,可以称得上有勇有谋,若是在乱世,必然能建立一番功业。
“哦?益从何来?”刘宠被张间的话语所吸引,有些好奇的问道。
“团结人心!”张间左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
“现在朝廷已经发出悬赏,名单上的人与朝廷就是不死不休的关係,朝廷定然是不会放过大家。既然如此,大王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生路,也只有大王能够庇护他们,他们对大王必然更是死心塌地。”张间的话语让刘宠的眼睛越来越亮,张间此话所言非虚。
之前大家还有退路,实在不行那就向朝廷投降便是,朝廷一般也不会为难这些地方豪族,最多也就是稍加惩戒。但是现在这些人已经上了朝廷的悬赏名单,想要投降可就得思量一下朝廷会不会放过他们。
“哈哈哈,子明(张间字)一语解寡人之忧,是为寡人之元侯矣。”刘宠对张间也是不吝讚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元侯指的是世祖皇帝时期的邓禹,刘秀极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对刘秀开闢东汉基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王谬讚了。”张閆並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保持了谦虚恭敬的好习惯,
刘宠愈发觉得骆俊引荐的这个人不错,不光能文能武,人还非常的谦逊,知进退明得失,只是眼下才刚刚投入魔下,还没有立过什么功劳,若是贸然提拔恐会引起非议。
“大王此时也应有所回应,给国相他们派遣人手增强保卫,防止有刺客链而走险,也能让他们感激大王的仁德。对外则是发布詔令斥责朝廷如此荒唐举动,妄图以此雕虫小技、阴损使俩对抗大势,朝廷已然无计可施,若是那卢植明晓道理,自应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以此来瓦解朝廷士气、夺取天下人心。”张间继续提出建议。
“妙!妙啊!妙极了!”刘宠抚掌讚嘆。
短短时间就能想到这么多东西,刘宠对於张间是更加看好,恨不能现在就拜张间为將军,总领陈国军务。
只是刘宠还保留了一份神智,眼下张间寸功未立,还是不要让他惹眾怒为好。
夜幕降临,卢植身为宿將,扎营自然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汉军军营附近的山谷之中,一部分挑选出来的陈国士卒安静的等待著长官的命令。
即便这里距离汉军军营该有一段距离,但是已经无法继续向前,若是继续向前,汉军的哨探自然会发现他们的踪跡,能够靠近到这个位置完全是因为夜幕以及地形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