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但有不听军令者,斩(3.4k)(2/2)
黄忠也有些惊讶,太子在宫里就听说过他的名字?
眾人也都有些侧自,这箭无虚发的人很多,弓手里的精锐大多都能做到,但是能开四石强弓还能百步穿杨,的確是有点本事。
汉时一石弓是三十公斤,一步是一米二,也就是能拉开一百二十公斤的弓射中一百二十米外的目標,这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者。
“不敢当殿下如此夸奖,只是在箭术一道上稍有心得。”黄忠拱手说道。
“哈哈,孤从三月开始练箭,正好缺个名师指点一下,黄司马莫要谦虚。”
刘辩笑著说道。
这只是初步拉拢,贾翊的待遇他不会再给別人,一件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另外他也要照顾贾谢的心思。
只给一个人的才叫珍贵,若是人人都能得到,那就只是寻常。
黄忠在这场战爭中肯定能立下功勋,届时他再將其调到自己太子府也就名正言顺,只要黄忠不傻,都知道一个普通的校尉或者都尉肯定比不上太子府的太子率更令。
是的,没错,刘辩打算让黄忠担任自己的太子率更令!
至於如今的太子率更令,那就让其凭藉功勋进入外朝,一方面是在外朝中培养太子势力,另一方面也是给黄忠腾位置。
“啊?”眾人心里有点疑惑,隨即想想黄忠的关係,又都释然。
“末將多谢殿下。”黄忠闻言,肃声说道,收下了刘辩的拉拢。
“有黄司马的指点,日后说不定孤也能百步穿杨。”刘辩看向左右,笑著说道。
眾人纷纷开口,对黄司马的箭术表示认可,对太子的天赋表示称讚。
刘辩说罢,再次將目光看向旁边的乌桓军司马,亲切交流几句,说出几句漂亮话,就能让这人对他的好感度快速提高。
异族僱佣兵从汉武帝开始就进入到了大汉的军事行列,当然这些异族军队是无法普升的,他们在战后只能得到財货赏赐,即便是普升也是他们內部普升,不会让这些人去领导大汉的军队,甚至领导这只军队地也只能是朝廷军官。
大汉有异族高官,但很少,最著名的也就世宗孝武皇帝手下的金日(mi)
(di),不过再想找一个就很难了。
大军之中,就有三千名乌桓骑兵,都是朝廷下旨让乌桓骑兵隨军征战。事先朝廷已经给了徵召他们从军的钱,等战后根据这些人的战果再度给出財货奖励,
这些人也就可以归家。
刘辩手上所有的骑兵,除去那只人马皆覆鎧的重骑兵,也就这只乌桓骑兵最为精锐,毕竟乌桓人也是一个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
乌桓人和南匈奴都是大汉比较相信的异族,战时也会徵召这些人隨军作战。
若是说这二族有没有不满,那肯定是有的,但是面对大汉的旨意,他们也得听从。
大汉现在拿捏不了北面的鲜卑,但是拿捏乌桓和南匈奴还是易如反掌。
同几名留下来的司马亲切交流完毕,刘辩让这些被挑出来的军司马回营,隨后带著所有的校尉前往议事厅,准备召开平羌大军第一次高级將领扩大会议。
此时的武將官职还没泛滥,校尉已经是军队行列中的常设高层,校尉一职已经踏入两千石的行列,虽然是比两千石,但那也是两千石。
大汉的將军一般只在战事设置,而中即將虽然有常设职位,但是一般也都局限在边境和宫廷,比如说使匈奴中郎將、虎责中郎將、五官中郎將,校尉就是大汉常备军的高级军官。
此时刘辩手下十万大军一共有三十余名校尉,除去董卓手下驻扎在渝麋的那两名校尉,其余人都在此地。
他亲自指挥的校尉不多,大军的指挥系统是一级传一级,不管是时代限制还是他的个人能力限制,他都指挥不了这么多校尉,必须得依靠四名副將帮他分担一部分。
这些人就是军队里的中高层,是一个个独立作战单位,刘辩的军令传达到这一层就已经是极限,再往下传达就会造成混乱。
这些人也基本不再亲自上阵杀敌,他们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指挥军队,这些人也能参与军事行动的討论,能够给出自己的意见。
来到议事厅,中间位置已经多了一个沙盘模型。
传闻中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便有了整个天下的沙盘模型,但是大汉歷史上第一次出现沙盘模型是在世宗孝武皇帝时期。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八年,征伐天水、
武都一带地方豪强囂时,大將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光武帝顿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
此时议事厅里的模型是由沙土製成,详细刻画了三辅以及凉州的地形。
刘辩径直来到主位坐下,诸將拜见,刘辩起身回礼,隨后群將入座,几名副將坐在下首位置,校尉们坐在副將下面以及后面。
等到所有人都坐好,气氛陷入静默,等待著刘辩的发言。
对於那些军司马刘辩会显出平易近人的態度,收拢將土之心,但是在这群校尉面前,刘辩便是那个高处不胜寒的太子。
“羌人从去岁开始叛乱,到现在已经十个月,都快一年了。”
“朝廷现在在平羌事宜上已经投入了十几亿钱,但是还是没有见到一点成效,甚至让羌乱愈演愈烈。”
“甚至如今羌乱都蔓延到三辅地区,差点惊扰高祖皇帝的陵寢,天下人心动盪。”
“过去皇甫將军做的不错,让羌乱止步陈仓之外。”
“但是还不够,凉州依旧还有羌乱,所以孤才率军出征,要將羌乱彻底平定。”
“孤持斧鋮而来,此次平羌由孤一手负责,但有不听军令者,斩!”刘辩看著所有人,缓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