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来自不列顛的消息(2/2)

吴忠华坦诚地笑道:“爵士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確实,除了探望老友,我还带来了国內的真诚邀请——希望您能亲赴华夏,指导我们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攻关。”

胡克爵士微微后靠,指尖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著,陷入短暂的沉思。壁炉的火光在他稜角分明的脸上跳跃。

“吴,”他缓缓开口,话语中透著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过去一年间,贵国与西方的关係正在急剧升温。鹰酱甚至將刚刚服役不久的新型舰艇卖给了你们。我们两国之间,官方与民间的交流访问团络绎不绝……这些徵兆,是否意味著贵国正有意调整战略方向,向西方世界靠拢?”

吴忠华神情变得审慎,谨慎措辞:“爵士,如您所知,我的精力都倾注在航空领域,专注於技术层面的事务。至於您提到的这些宏大战略和政策走向,恕我了解有限,不便置评。”

他巧妙地迴避了正面回答,但其言辞间並未全然否认,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留白。

这份留白本身便是一种信號。胡克爵士这样深諳国际政治的智者,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含义——华夏的策略正处於转型期,而对方显然清楚自己与华夏高层保持著某种沟通渠道。这无疑增加了邀请的分量。

胡克爵士不再追问,顺势將话题切入核心:“那么,吴,回到你此行的目的。请我去指导航发研究,你们的报酬结构打算如何安排?”他问得直接而务实。

吴忠华稍作斟酌:“具体条款我们可以后续详谈,总会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胡克爵士的眼睛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拋出了一个超越常规的方案:“老朋友,我有一个提议。贵国是否考虑……接受技术投资?”

此言一出,书房內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吴忠华敏锐地察觉到——胡克爵士已经心动了!

技术投资,这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种合作模式巧妙避开了华夏需要一次性投入巨额顾问费的难题,採用更具可持续性的“按成果/按產量付费”模式。

吴忠华心中迅速权衡,沉稳地点点头:“这个提议很有创新性,我相信原则上可以接受!”

隨即,他顺势提出了一个更具战略性的请求:“爵士,我记得您当年在布里斯托—西德利时期,麾下有一批极为出色的航空发动机专家。不知此次,您是否可能邀请其中的几位核心伙伴……与我们一同前行?”

胡克爵士闻言,开怀大笑,笑声中带著欣赏和一丝“我就知道”的意味:“吴!看来你此番前来,已是谋划深远啊!好,我会与这些老伙计谈谈。当年追隨我在布里斯托打拼的那几位得力干將——他们虽比我年轻几岁,如今却也临近退休之龄。在罗罗公司当前的管理体系下,他们的专才未能尽用,更別提罗罗那不算优厚的养老金制度,实在难言体面的退休生涯。我想,他们会对东方的新机遇感到振奋。”

他目光深邃,“你们接受私人性质的航空技术諮询公司?”

吴忠华心头一亮。私人諮询公司——这比简单的个人技术顾问聘用更为灵活高效!不仅操作更加专业独立,更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提供宝贵的缓衝地带。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位慧眼识才、作风务实的林主任会对这个一举多得的提议拍手称妙。

“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吴忠华郑重地回应。

最后,胡克爵士敲定了此行的名义,也显露了他对华夏那份特別的珍视之情:“非常好。那么,就请以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的身份为我安排行程吧。”

他抬手轻轻抚过书架上陈列的一件精致红绸聘书——那是1973年北航授予他的荣誉象徵,是他珍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