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交谈(2/2)

马云峰摇摇头,略显遗憾:“並非所有人都能毫无芥蒂地接受这次调动。上海那边,確实还有一些同志对这个安排不太情愿,牴触离开原单位。”

林振凯闻言略作沉吟,隨即果断表示:“对於那些心存顾虑、暂时无法调动的同志,就让他们留在上海,主要负责与上飞的协调对接工作。人心不齐,反而影响工作。”

接著,他话锋一转,神情认真起来,“马总师,我过来就是想和您深入探討一下运10项目后续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关於它的未来,您有什么初步设想吗?”

马云峰嘆了口气,目光深远地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运10项目坚持下去,別让它夭折了。其实在之前,就有部分领导同志流露出过要暂停甚至终止这个项目的想法。”

林振凯表示理解地点点头,隨即在办公桌前摊开一张技术图纸,边示意边说道:“当前的运10项目,定位原本是领导人专机,其次才是客机。按专机標准设计,其燃油经济性可能难以满足民航运营需求,这將使其难以通过民航局的適航认证。况且,四发设计也並非未来民航客机的主流趋势,双发客机才是方向。”

他稍微停顿,让马总师消化一下,然后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构想:“更重要的是,国內尚无成熟的民航客机研发经验。当前这架原型机的首要任务是確保它飞起来,完成首飞和核心科目试飞,积累型號研发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重新规划运10的发展路线,基於运10研发中积累的经验及机身直径,设计一款支线客机。支线客机相对简单,能较快完成设计和试飞,由此积累民航客机的研发经验。”

马云峰听得很专注,点头道:“嗯,將运10改造成一款支线客机,很新奇的思路。你接著说。”

林振凯进一步阐述:“未来的运10改型,在发动机、航电、液压、环控等关键子系统上,完全可以考虑直接引进国外成熟可靠的部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並確保新飞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迅速达到国际同类型主流机型的水平。当然,马总师,这个改型项目眼下倒不急於全面铺开。关键,还是要把眼前这架运10原型机飞起来,拿到第一手试飞数据验证设计——这才是最宝贵的经验。”

他特別强调:“在正式启动改型项目前,我建议您亲自带队,前往民航局进行一次深入调研,了解国內民航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飞机?他们对安全性、经济性、可维护性有什么具体需求?甚至,应该申请专项经费,组织精干力量去考察欧美的航空公司和飞机製造公司。经费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实地听取真正了解市场、天天运营飞机的航空公司的意见,他们对未来机型的期待是什么?”

他语气坚定地总结道:“马总师,我们最终要造的飞机,必须是有市场需求的,是航空公司愿意购买的。否则,闭门造出一架没有市场的飞机,投入的所有巨资就真的付诸东流了!”接著,他又补充了一个技术指標:“还有一个初步想法,新飞机的发动机,推力选择在6吨级左右比较合適。”

马云峰听著林振凯这一番在当时显得有些超前甚至“离经叛道”的见解,不由得眉头微蹙,心底悄然升起一丝担忧。林振凯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神情变化,沉稳地说道:“马总师,不用担心,放开手脚去做吧。”

马云峰也开始將林振凯的安排布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