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討论2(1/2)
东吕部长看向林振凯,继续问道:“关於涡扇6和歼9这两个项目,你的具体看法是什么?”
“关於涡扇6,”林振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我了解到的情况是,606所当时试图將国內已有的几种发动机技术进行整合,並且在研发过程中多次调整了核心性能指標。是这样吗?”
东吕部长似乎早有准备,转身从身后的文件架上取下一份关於涡扇6的档案文件。他將文件推到林振凯面前:“你了解的情况基本属实。详细情况可以看看这份文件。”
林振凯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起来。隨著阅读深入,他的眉头逐渐紧锁。合上文件后,他长嘆一声,语气凝重:“关於涡扇6,基於我的建议是立即终止项目。其根本问题在於,设计並非从热力学原理出发正向研发,本质上是对现有部件的简单堆叠组合,设计团队对发动机的完整运行逻辑和系统集成缺乏深刻理解。”
他稍作停顿,提出了替代方案:“在项目终止后,我会將基地內所有可公开的发动机基础理论资料和经过技术脱敏处理的图纸,儘快送达606所,希望能为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东吕部长听完林振凯清晰而有力的分析和建议,点了点头,然后示意林振凯继续说下去。
林振凯对歼9项目进行评价:“歼9项目存在严重缺陷,指標反覆调整,脱离国內实际工业基础。即便强行推进,其成熟期恐怕也要拖到2000年前后。因此,歼9项目也应果断终止。”
东吕部长听完,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在你这里,所有项目都难逃『终止』的命运啊?不过,按你的设想,611所失去歼9后,后续应转向参与歼7系列改进型號的工作?”
林振凯顺势回应:“这正是我的设想。不过据我所知611所和132厂之间的有很大间隙,这两方想要齐心协力的研发战机很有难度。”
林振凯想起看过的关於两家单位的歷史纠葛,觉得有必要向东吕部长阐明合作的复杂性,便详细道来:“关於611所与132厂的关係,背景颇为复杂。成都航空体系起步时,是先有132厂,並无611所。132厂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设计所,工程经验丰富,尤其在歼7系列改进上成果斐然,其人员因出口任务常有机会接触国际先进航空技术,眼界开阔。”
“而611所则源於瀋阳601所歼9设计队伍的三线南迁。”林振凯继续深入剖析两家恩怨的核心,“在歼7iii项目启动时,双方矛盾爆发。132厂设计所负责人屠总师认为米格-21mf已落后,主张快速测绘仿製后,集中力量开发更先进的歼7改型,並意图藉此机会將611所兼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