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追读月票!)第八十七章:长安行商总会(1/2)
东宫,烛火摇曳。
李瑛安静地听完了杜甫条理清晰、逻辑縝密的“债转股”方案阐述和王元宝忐忑不安的补充。
“以债权换股权,將债主变股东,利益捆绑,共担风险。”李瑛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波澜,“子美此策,深諳『化敌为友』、『盘活存量』之精髓。於当前困局,確为一剂猛药。”
看来杜甫確实是他所要的人,工作认真、思维发散。
他目光转向脸色苍白、额头渗汗的王元宝:“元宝,你心中不舍,本宫明白。然商道如弈棋,有时需弃子爭先。”
“你行商多年,应该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有了这些,商號才能恢復生產,提升技艺,打开销路,真正盈利,届时,你作为经营掌柜,凭藉能力,未必不能重掌大权,甚至让你的那份股权,变得比如今的『全部』更加值钱。”
李瑛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安抚了王元宝剧烈波动的心绪。
是啊,只要商號还在自己手里经营,只要自己能做出成绩,何愁没有话语权?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躬身道:“殿下教诲,如醍醐灌顶,但怎么能保证臣还能继续行使商號管理权?”
“此问题问得好。”李瑛微微頷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讚许,“明日,你们隨本宫去一个地方,答案在那里。”
“何处?”杜甫和王元宝异口同声问道。
“长安行商总会。”
长安行商总会,位於西市最繁华的地段,一座气派的三层楼阁。这是李瑛在琉璃期货大战尘埃落定后,授意工部侍郎韦坚牵头,迅速成立的民间商业行会。
其成员,几乎囊括了长安城內实力最雄厚、在期货大战中获利颇丰的大商贾。
而这些人,恰恰也是王元宝商號最大的债权人群体。
今日的总会大堂,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大商號的东家、掌柜济济一堂,或高谈阔论,或低声密语。
空气中瀰漫著財富的气息和一种对新行会权力的期待。然而,当一身玄色常服、气度沉凝的李瑛在韦坚、杜甫、王元宝等人的簇拥下步入大堂时,所有的喧囂如同被利刃切断,瞬间归於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敬畏、好奇、算计、不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位年轻的监国太子身上。
李瑛径直走到大堂正中的主位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上位者的威严已足够让眾人屏息。
“诸位,”李瑛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本宫今日亲临行商总会,是为解决一桩关乎长安百业稳定,亦关乎在座诸位切身利益之事,即王元宝商號之债务困局。”
他微微示意,杜甫立刻上前一步,展开一份详尽的卷宗,朗声將王元宝商號剥离负累(黄金、灯饰)后的现状、剩余债务构成。
然后再公布工商署与王元宝共同擬定的“债转股”重组方案,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地向眾人阐述了一遍。
重点强调了剥离后琉璃与纺织產业的潜力,以及“债转股”对各方利益的平衡,债主变股东,共享未来收益,而非在逼死商號后血本无归。
方案讲完,大堂內鸦雀无声。
商贾们面面相覷,眼神复杂。
將真金白银的债权变成虚无縹緲的“股权”?
前几天韦坚才在商会经济大学堂上,向他们讲授股权、股份、债务等新奇术语,虽然他们都有所领会,但这风险太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