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赴长安(1/2)
逻些城外,连绵的营盘如同钢铁的荆棘,死死缠绕著那座矗立在红山之巔的布达拉宫。
连日攻伐,外围的堡垒、卫城逐一陷落,郭子仪用兵如棋,步步紧逼,刀锋所向,並非直指宫闕。
而是精准地剜向了逻些城赖以生存的膏腴之地——朗·梅色与末·东则布两位权臣那遍布雅鲁藏布江两岸、牛羊成群的广袤庄园。
“报,大帅!朗氏江畔三大庄园已尽数攻克,缴获牛羊马匹数以万计,粮秣堆积如山,其私兵溃散,农奴大部归降。”
“报,末氏在当雄的草场、盐湖已为我军控制,末·东则布之子率残部退入深山,其留在逻些城內的家眷已被我军『保护』。”
军报如同流水,不断送入中军大帐。
郭子仪端坐主位,甲冑未卸,肩头的旧伤在高原寒夜隱隱作痛,但他的眼神却不见半分疲惫。
他摩挲著案上一枚温润的玉印,那是李瑛密信中所附的信物,代表著太子殿下对吐蕃內情洞若观火的精准判断。
“朗·梅色、末·东则布。”郭子仪低声念著这两个名字,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殿下密信所言不虚,此二人,正是吐蕃朝堂上权势熏天、对赞普之位覬覦最深的两头恶狼,殿下要的不是立刻破城,而是要逼这两头恶狼,去撕咬他们名义上的主人。
布达拉宫深处。
酥油灯昏暗的光线摇曳不定,映照著尺带珠丹那张因焦虑和愤怒而扭曲的脸。
他死死攥著那份由金城公主亲手递上、盖著大唐太子监国宝印的密信,指节捏得发白。
信上那冰冷如刀的字句,正在对他精神上进行凌迟,禪位出家,將吐蕃王权拱手交给年幼的儿子和一个唐朝公主,还要去长安向那个乳臭未乾的太子行三跪九叩之礼?
奇耻大辱,他尺带珠丹,堂堂吐蕃赞普,高原雄鹰,岂能受此折辱。
“赞普。”金城公主李奴奴一身素白宫装,跪坐在下首,面容憔悴,眼中带著深深的忧虑和不易察觉的哀求,“唐军兵锋所指,庄园尽失,朗氏、末氏根基动摇,城內人心惶惶,粮秣日蹙。”
“逻些,已是孤城,太子殿下开出的条件虽苛,却是吐蕃存续的唯一生路。若再迟疑,待郭子仪攻破宫门....”她的话语未尽,但那玉石俱焚的结局,已不言而喻。
尺带珠丹猛地將信纸拍在嵌满宝石的矮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生路?这是將我吐蕃剥皮拆骨,將我尺带珠丹踩入泥沼,要我向那黄口小儿屈膝?休想!”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他话音未落,沉重的宫门外,骤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伴隨著压抑不住的喧譁。
“赞普,臣等有要事求见!”一个苍老却带著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穿透殿门,正是朗·梅色。
“事急矣,请赞普速开宫门!”末·东则布的声音紧隨其后,带著焦灼和隱隱的怒火。
尺带珠丹心头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全身。他挥了挥手,宫门沉重地打开。
以朗·梅色、末·东则布为首,数十名吐蕃贵胄重臣鱼贯而入,人人脸色凝重,甚至带著难以掩饰的恐慌与怨愤。他们华丽的皮袍上沾著尘土,显然刚从混乱的城中赶来。
“赞普!”朗·梅色率先开口,白的鬍鬚因激动而颤抖,浑浊的老眼死死盯著尺带珠丹,“臣在雅鲁藏布江畔的庄园被唐军占了,牛羊、粮秣、农奴尽数落入敌手,那是朗氏世代积累的根基啊。”
“末氏在当雄的盐湖、草场也丟了。”末·东则布年轻气盛,声音更是激愤,“郭子仪那老贼,分明是衝著我们来的,他占了我们的地,断了我们的根。
“住口!”尺带珠丹厉声打断,脸色铁青。
“赞普!”另一位大贵族匍匐在地,声音带著哭腔,“城內的存粮撑不过半月了,我们的庄园又被夺,再这样下去,我们自己就先饿死了,赞普,为吐蕃万千子民计,为王族血脉计,求您答应大唐的条件吧!”
“是啊赞普,赤松德赞王子聪慧仁厚,由他继位,公主监国,唐军或可退兵,吐蕃国祚尚存啊。”
“郭子仪兵锋所指,寸草不留,赞普,不能再犹豫了!”
“我们实在撑不住了!”
群臣的哭诉、哀求、甚至隱隱的逼迫,如同潮水般涌向尺带珠丹。
他颓然跌坐回镶嵌著黄金和绿松石的宝座,环顾四周:年幼的赤松德赞被乳母紧紧搂在怀里,小脸上满是懵懂的恐惧。
他最宠爱的妃子们,容失色,眼中含泪,哀怨地望著他;那些曾经对他俯首帖耳的重臣们,此刻眼中只剩下对失去財富和权力的恐惧,以及对生存的渴望。
一股巨大的、冰冷的无力感,如同雪崩般將他淹没。
他赖以维持统治的根基,贵族的支持、丰饶的庄园、忠诚的军队,正在郭子仪精准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