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第五十八章:针尖对麦芒(2/2)
什么祈福?分明是为李隆基日后强占儿媳铺路,按照礼法,只有同辈或直系晚辈可为长辈祈福。
杨玉环是寿王妃,是李隆基的儿媳,是竇太后的孙媳,让她出家为竇太后祈福,就等於將她的辈分强行拔高到与李隆基同辈。
届时,“杨太真”还俗入宫,堵的就是这“同辈祈福”的歪理邪说,这老登,真是片刻都等不及了。
一股怒火在李瑛胸中腾起,好啊,你李隆基搞我的城,那就別怪我搞你的女人。
既然你们把这祸水主动送到我眼前,就別怪我顺水推舟,给你们也添一把堵。
“李令公此言,恕本宫不敢苟同。”李瑛霍然起身,目光如电,直视李林甫瞬间僵住的笑容。
李瑛声音斩钉截铁,“寿王李瑁,犯上作乱,罪证確凿,伏诛乃是国法,其家眷,纵无大过,亦为罪臣遗属。此等身份,岂可为太后祈福?岂不玷污太后清名,褻瀆神明?此乃大不敬。”
他不给李林甫反驳的机会,语速加快,气势逼人,“杨氏玉环,乃寿王妃,是皇祖母之孙媳,自古祈福之礼,唯有子媳为父母舅姑祈福。”
“何曾有孙媳越俎代庖,为祖辈祈福之礼?”
“这分明是堂而皇之地將杨氏抬高到与陛下同辈的地位,荒谬绝伦,滑天下之大稽。李令公饱读诗书,精通礼法,难道连这点人伦纲常都混淆了吗?此议若行,置陛下於何地?置皇家体统於何地?天下人將如何议论?”
李瑛的质问,如同重锤,一下下砸在李林甫心头。他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代之以难堪的苍白和一丝被戳穿的慌乱。他万没想到,太子竟如此敏锐,如此强硬,直接点破了这层谁也不敢明说的窗户纸。
“殿下息怒,老臣只是.....”李林甫慌忙起身,试图辩解。
李瑛根本不听他解释,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本宫倒是以为,有一人,无论身份、辈分、德行,皆远胜杨氏,最为適合为皇祖母祈福。”
他目光炯炯,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吐出那个名字:“便是父皇后宫之杨淑妃。”
“杨淑妃?”李林甫愕然。
“正是!”李瑛语气篤定,条理分明,“杨淑妃乃父皇嬪妃,是皇祖母名正言顺之儿媳,儿媳为婆母祈福,天经地义,合乎人伦礼法。”
“更妙者,杨淑妃早年便已看破红尘,於景云观出家,尊號『妙静真人』,为父皇清修祈福多年。
“当年她入道门后,父皇励精图治,方有开元盛世之煌煌气象,天下皆知,此乃杨淑妃诚心祈福,感动上苍所致。”
“其祈福之诚,其效力之显,岂是区区一罪臣遗孀可比?由她继续为皇祖母祈福,上合天理,下应人情,更能彰显父皇纯孝之心,你以为如何?”
李瑛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滴水不漏,搬出杨淑妃这位真正的“前朝旧人”,既是合乎礼法的儿媳,又有“成功经验”加持,瞬间將杨玉环比得黯然失色,更將李林甫那套“祖孙情”的歪理彻底踩在脚下,杨淑妃的存在,就是堵死李隆基染指杨玉环之路的绊脚石。
李林甫哑口无言,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精心编织的网,被太子三言两语撕得粉碎。
他此刻只能悻悻告退,往紫宸殿將李瑛的话原原本本地稟告李隆基。
李林甫虽然在李瑛处吃了闭门羹,但他很乐意看到,一番添油加醋之后,让这对天家父子更加针锋相对的样子,那必然更加有利於忠王贏得圣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