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权柄提升、虔信之徒(1/2)

几天以来。

那场震撼河岸的神圣达显,所带来的澎湃信仰,如同无数条清澈溪流,持续不断地穿透污浊的河水,匯入林河的核心。

这股力量远比维杰第一次祈祷时强大、精纯。

它不再仅仅是生存的燃料,更是塑造神格的圣水。

林河的意识在信仰之海中沉浮、淬炼。

那团代表著祂存在的水光,已从濒临溃散的微光,凝实、壮大、稳定下来。

如同一枚沉在河底的、温润的淡蓝色水晶,持续散发著柔和而纯净的神性光辉。

光辉的核心。

那尊与他相似的虚影,也愈发清晰。

仿佛一个永恆的锚点。

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祂周围的水域。

仿佛被那水晶般的神性光辉所净化,以林河所在位置为中心,半径约十腕尺的球形区域內,污浊的亚穆纳河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

粘稠的黄绿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澈的淡蓝。

虽然比不上喜马拉雅的雪水,却剔除了致命的油污、化学泡沫和悬浮的垃圾碎屑。

刺鼻的工业废气和腐烂气味,被一种湿润的、带著淡淡水腥味的清新气息所取代,如同暴雨过后的河滩。

在这片小小的“净土”中。

原本死寂的水底,竟有几株顽强的水草从淤泥中探出嫩芽,舒展著翠绿的叶片。

甚至有几尾近乎透明的小鱼苗,不知从何处游弋而来,在这片清澈的水域中轻盈穿梭!

这片“净水领域”,是林河吸收信仰后神性自然逸散的成果,是祂身为河神权柄最本真的表达——

净化与滋养!

“这下,可以从“粪坑之主”升级为“臭水沟管理员”了。”

林河满意地自嘲笑道。

而隨著神格稳固与信仰之力的滋养,林河对自身力量的掌控也发生了质变。

祂的感知如同水草般向外延伸、细化。

水之脉络:

祂能更清晰、更远地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温度,甚至水中蕴含的“情绪”。

微控之能:

操控水流不再是耗尽全力的赌博。

祂意念微动,便能在这片净水领域中,让水流形成柔和的旋涡。

轻轻托起一片落叶;或让水面凝聚起一颗晶莹剔透、不含杂质的水珠,如同最纯净的露珠。

祂甚至能短暂地引导一丝信仰之力,融入那些靠近净水区域的、极度虚弱的水生生物体內,赋予它们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

神域感知:

祂对自身“神域”內发生的、与水相关的重大事件或强烈祈愿,有了一种模糊的预感。

如同水面的涟漪,能传递远方的震动。

河岸之上。

维杰一家奇蹟般的遭遇和那夜震撼的达显,如同在加济布尔贫民窟的死水中投入了巨石!

几天之內,“亚穆纳河神显圣”的消息传遍了每一个角落,甚至飘向了邻近的棚户区。

维杰,这位受到河神青睞的渔夫,成了林河最狂热、最忠实的传道者。

他额头上每天都点著新鲜的提拉克,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和使命感。

他不再仅仅为自己的小船和渔网祈祷,而是主动引导著那些被神跡吸引、心怀敬畏或祈求的人们。

儘管贫民窟的生活依旧和以前一样,但人们的眼中已经出现了名为希望的光芒。

每天清晨和黄昏。

维杰祈祷过的那片河岸,成了临时的圣地。

在维杰的组织下,仪式变得规范而充满印度特色。

人们尽其所能地带来供奉。

不再是维杰一人,而是匯聚了贫民窟的微薄心意:

新鲜採摘的野堆成小山;一小碟一小碟的黄或粗;甚至有人省下一点牛奶,虔诚地洒入河中,虽然很快被污染稀释。

最穷的人,也会带来一把乾净的河沙,象徵大地母亲的敬意。

供奉完,维杰会带头,用他那並不优美却充满力量的沙哑嗓音,唱起古老的赞神曲。

歌词讚颂河流的滋养、河神的慈悲。

很快,妇女们、老人们也跟著哼唱起来,简单的旋律在河岸迴荡。

然后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暮色降临,维杰会点燃一盏小小的陶土油灯。

被神跡感召的人们,脸上带著前所未有的光彩,手持点燃的小油灯或简单的环,在岸边排开。

她们模仿著恆河岸边著名的恆河祭仪式,伴著眾人越来越响亮的唱诵,开始缓慢而庄严地舞动手臂,让灯火的光晕在昏暗的河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

她们的动作或许不够专业,但那份虔敬却无比真挚。

在人数最多的一次黄昏祭拜中,当唱诵达到高潮时,压抑已久的喜悦和对神明的感激彻底爆发了!

不知是谁先敲响了自製的塔布拉鼓的鼓点,一个会弹一点简易西塔尔琴的老人也加入了进来。

鼓点越来越快,琴声悠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