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视察新军(1/2)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十一。

西苑校场的风似乎比別处更硬,卷著地上的残雪和沙砾,抽打在人的脸上,生疼。

偌大的校场上,数以万计的新兵依照著不同的营旗,正在各级军官有力的口令声中,进行著各种基础的操练。

长枪方阵的士兵,反覆练习著刺、收、格挡的动作。

虽然他们的步伐还不够齐整,力道也参差不齐,但每一张脸上都透著一种罕见的专注和韧劲。

刀盾手们两人一组模擬著攻防,木刀木盾撞击的砰砰声不绝於耳。

更远处稀稀拉拉的骑兵在教官的呵斥下努力控制著那些同样需要磨合的战马,练习著基础的控韁和队列。

朱明身披一件玄色大氅,站在一处垒土而成的高台上,俯瞰著这片属於他的新军。

駙马都尉、京营提督巩永固侍立一旁,同样甲冑在身,正低声向朱明匯报著京营情况。

“陛下,截至昨日,京营新军已编练成军十个標,每標额定六千人马,含四个战兵营和一个天卫营。”

巩永固语速平稳,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內心的激动。

短短半月有余,便將京营从一片糜烂中整编出如此框架,其中艰难,不足为外人道。

“其中依陛下所言,普通战兵营一千三百五十人,天卫营六百人。”

“天卫营乃各营选拔之驍勇精锐,要求能开八力弓,披双重甲行军二十里不卸,拳脚器械皆需优等,乃一標之胆魄尖刀。”

“目前十营天卫,均已满额,实乃我军之锋刃。”

朱明微微頷首,目光投向校场边缘一处用木柵栏单独隔开的区域。

只见那里的士兵穿著与其他新兵別无二致的號服,但气质却截然不同。

他们普遍身材更高大,体格更健壮,操练时眼神凶狠,动作带著一股亡命徒般的狠辣。

“罪营呢?”朱明问道。

“回陛下,罪营现收纳七千三百余人。”巩永固的声音压低了一些。

“主要为抄没勛贵府邸时擒获的死士、家丁,以及部分罪行確凿、但其家族或本人尚有勇力可用的官员子弟。”

“此辈多为亡命之徒,或心怀怨念,然確多习武艺,体魄强健。”

“臣依陛下所授『以功赎罪』之法管束,许以战功洗刷自身或家族罪责。”

“这些人怨气虽有,但求生之欲极强,操练亦极为拼命,因其多半出身富户,身体底子反倒比寻常新兵更壮硕几分。”

他顿了顿,补充道:“为防不测,罪营四周设有双重警戒,其內派驻督查官五百人,皆由李若璉大人挑选的净军和老兵担任,手持劲弩,执法无情。”

“另按陛下要求,亦派遣了近百名训导官入內,日夜不停进行思想教化,效果尚在观察。”

朱明看向罪营那群人,眼神有些复杂。

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衝锋陷阵的利器;用不好则反噬自身。

但他现在急需力量,这罪营的主要作用便是充当敢死队。

念及此,朱明开口道:“训导官和督察官要选最得力的,告诉他们,朕许下的诺言,军功簿上记得清清楚楚。”

“但若有人敢阵前脱逃,或心生异志…”他顿了顿,声音变得冰冷,“连同其家眷,一併处置。”

“臣明白。”巩永固凛然应道。

“民夫徵调如何?”

“徵召流民和部分裁汰老兵编为后勤辅兵,共三万二千余人,主要负责粮草转运、营垒修筑、器械维护等后勤事宜。”

“按陛下吩咐,臣允诺若表现优异者,其子弟或自身亦可优先入选新军,故民夫士气尚可,运作有序。”

朱明听著匯报,心中默默计算。

六万新军,七千罪营,三万二千多辅兵,总人数已近十万之眾。

这几乎是在短短十余日內,从北京这座巨大城市及其周边榨取出的最后一点青壮血液了。

巩永固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陛下,京城及各州县募兵处,近日来应募者已寥寥无几,每日能招得三五百身体合格者已是难得,城內適龄青壮几近枯竭。”

“若再想扩军,要么降低標准,招募体弱或年纪不符者,要么…”巩永固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就只能行抓丁拉夫之下策。”

听闻此言,朱明沉摇了摇头。

降低標准等於自毁长城,抓丁更是自掘坟墓,只会逼反百姓。

兵力暂时就到这个规模。

接下来就是如何將这块生铁,锻造成精钢。

“装备情况如何?”朱明转换了话题,这是另一个核心问题。

提到装备,巩永固的眉头立刻紧紧锁起,语气也变得沉重:“陛下,此正是臣最为焦虑之处,如今我军可谓兵多而器寡。”

“目前十標新军已初步配发兵刃、完成编练者仅有四万出头,尚有超过两万人手持竹枪木棒,甚至空手操练。”

“兵仗局、军器局及各民间匠坊已在日夜赶工,目前可日產刀枪盾牌已增至千余件,然缺口依然巨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