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举荐之才(1/2)
与英国公府的压抑不同,范景文的书房里瀰漫著一股近乎亢奋的气息。
这位老臣伏在一张巨大的《京畿水利农桑急务疏》上。
他身旁堆满了各种地方志、农书抄本,甚至还有几卷沾著泥土气息的河工图。
“老爷,您要的名录整理好了。”
一个穿著管家模样的老者捧著一份名单进来。
名单上密密麻麻全是六部底层郎官、主事,甚至还有不入流的书吏、仓大使的名字,后面附著简略的评语。
范景文头也不抬,用蘸满硃砂的笔在名单上快速圈点:
“这个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陈奇瑜,绍兴师爷出身,精於钱粮核算。
“这个工部都水司的吏员赵大河,据传祖上三代都是河工把总,对永定河淤塞段了如指掌。”
“还有这个顺天府通州仓的副使,叫什么石有根,大字不识几个,但管仓十年损耗为诸仓最低,还曾自己琢磨出防潮防鼠的法子,也圈上。”
……
见老爷圈的儘是品级低下的官员,一旁的管家有些迟疑:
“老爷,这些人的品级未免太低了些,恐难当大任…”
“低?”
范景文猛地抬头,白的鬍鬚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皇上要的是什么?是能下田、能动手、能让地里多打粮食的干才,不是坐在衙门里喝茶清谈的老爷。”
“品级?”
“那是过去的老黄历了,皇上今日在殿上之言振聋发聵,破格提拔,不拘一格,老夫现在就要找这些『格』外的能人。”
他放下笔,拿起另一份更短的名单,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名字:
“上面这些只是一部分,这份名单上的人才是关键,这几个都是老夫这些年暗中留意,或听同僚提及。”
“他们都是真正於农事、工巧有专精之人,这个徐光启的门生陈子龙虽只是个秀才,却深得其师『农政』真传,精於番薯引种之法,可惜一直不得志…”
“还有这个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屡试不第,却痴迷於百工格物,所著《天工开物》手稿老夫有幸看过几篇,实乃经世致用之奇书。”
“更有这个王徵与西人交游甚密,精於器械…”
“这些人才是皇上新政的脊樑,明日一早,不,现在立刻派人持老夫亲笔信去寻访延请,告诉他们皇上求贤若渴,虚位以待。”
---
都察院的值房內,烛火通明。
李邦华端坐主位,脸色冷峻如铁。
下首坐著几位他连夜召集的心腹御史,以及被临时叫来协助的大理寺评事、刑部主事。
本书首发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101????????????.??????超方便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空气中瀰漫著浓烈的墨汁和纸张的气味,更多的是紧张与肃杀。
一份份卷宗被快速传递、翻阅。
李邦华的声音如同冰珠落地,清晰而冰冷:
“查,重点查三类人。”
“其一,六部、各寺监底层,尤其是户部管库、工部管料、兵部管械的吏员。”
“凡经手钱粮物料十年內帐目清楚、无半分差池者,无论品级,记录在案。”
“其二,地方州县,尤其是钱粮重地、刑名繁杂之处,佐贰官或积年老吏。”
“凡有『强项令』之称,不畏豪强、明察秋毫、断案公允者,无论是否得罪过上官,速速调取其卷宗。”
“其三,国子监监生、落第举子中,精於刑名律例、算学帐目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