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清和真人(2/2)
如今竟得三清道祖垂怜,让他在这终南福地重获新生。
望著眼前云烟繚绕的重阳宫,朱厚熜只觉胸中块垒尽消。
此生再不必为朝堂纷爭所困,再不用被奏章琐事缠身,真是一身孑然了无牵掛。
这清静无为的道门祖庭,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修真圣地?
自此之后,朱厚熜附身的尹志平便弃了武功修习,一心参悟长生之道。
一则是他重生之后,向道之心愈坚,二则是怕初来此间,露了马脚,索性闭关不出,不见外人。
只是他这般转变,却让嗜武成痴的丘处机颇为不解。
这位长春真人几番劝说无果后,不由暗自嘆息:修仙之事虚无縹緲,哪有实实在在的武功来得有用?
但转念一想,全真教毕竟是玄门正宗,修仙炼道才是根本。
当年自己率十八弟子西行,面謁成吉思汗,获其敕封总领天下道门。
如今大弟子潜心修道,反而更符合重阳真人立教的本意。
比起自己这个整日与人爭强斗胜的师父,尹志平倒更像是个修道之人。
说白了,不过是儿大不由爷,徒壮不由师,老道士自我安慰罢了。
与丘处机这位师父不同,大师伯马鈺对尹志平的转变却极为讚许。
这位丹阳真人向来主张清静无为,本就不耐教中琐事。
这次受尹志平道心坚定所感,乾脆將掌教之位让与丘处机,自己也寻了处僻静洞府闭关清修去了。
-----------------
朱厚熜这一闭关,便是整整三载寒暑。
除了清风、明月两个照顾他起居的小道童,任谁来访都被挡在石室之外。
就连全真教一年一度的论武大比,他也从不现身。
重阳宫內,赵志敬连年独占鰲头,声势如日中天,渐渐有了取代他成为三代首徒之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斗,並不会因同门之谊而消弭。
即便全真七子是一师之徒、同气连枝,也难免因教义分歧而各传一脉。
更別说门下那些各承衣钵的三、四代弟子了。
各脉之间的明爭暗斗是少不了的。
玉阳真人一脉的赵志敬,处心积虑想要取代长春真人座下的尹志平,成为三代弟子之首。
全真七子对此不置可否,被朱厚熜附身的尹志平更是恍若未闻。
却不代表其他三、四代弟子们也不在意。
清风、明月这两个负责照料尹志平起居的小道童,对此感受尤为深切。
旁人或许不知这位尹师叔的真实修为,他们却是亲眼见证过那超凡脱俗的境界。
那个整日趾高气扬的赵师叔,怕是连给尹师叔提鞋都不配!
可惜人微言轻,他们的话不仅无人採信,反被污衊是为保住尹志平首徒之位的諂媚之徒。
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言语爭辩无果,少年心性终究按捺不住,只得拳脚相见。
於是每隔几日,朱厚熜就会看见两个顶著乌青眼圈的小傢伙,倔强地抱著柴米蹣跚而来。
那副狼狈又执著的模样,让他既心疼又好笑。
朱厚熜终日闭关於临未峰石室之內,青灯古卷相伴,静诵黄庭、默运龙虎,潜心参悟炼精化气之玄机。
这具肉身本就天资不凡,又得全真內功真传,根基之深厚远非前世那具被酒色掏空的龙体可比。
更妙的是,他以帝王心性修全真心法,竟暗合“天子垂拱、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仅一年的功夫,便將公认最难修炼、进度最慢的全真教入门心法炼至大成。
真气如溪流潺潺,自丹田而起,循十二正经流转,滋养五臟六腑,又似春风化雨,润泽奇经八脉。
进境如此迅速,虽出乎朱厚熜意料,却未动摇他的清净道心,依旧不徐不疾,循时而动。
这般动静相宜的修行,反倒暗合了“致虚极,守静篤”的真諦。
-----------------
闭关静修於常人而言或许清苦,在朱厚熜看来却是难得的逍遥。
待全真心法大成后,他便开始参悟那镇派绝学——先天功。
说来也奇,这先天功虽为全真至高心法,却从不藏私,但凡入门弟子皆可翻阅。
奈何其修炼门槛太高,不但要將全真心法练至大成,內力浑厚无比,更须修至道心通明之境界。
自重阳祖师仙逝后,除了那位自幼便深受佛学薰陶的南帝,竟再无一人能窥其门径。
然朱厚熜两世修行,已近一甲子,这些条件於他而言不过是水到渠成。
短短三月,便已初窥堂奥。
正当他沉醉於这玄妙境界时,一群不期而至的蜜蜂,打破了他平静的修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