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霍府茶话会 狮城之行(1/2)

第163章 霍府茶话会 狮城之行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暮色渐垂,华灯初上。

陈耀豪的车队沿著半山豌的道路徐徐而行,最终在霍府门前沉稳停下。

1977年的香港,仍处於港英政府管治之下,然而內地传来的新风,已悄然浸润这座城市的肌理。

华资財团陆续崛起,航运与地產业,正缔造著一个又一个香江传奇。

他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寻常春茗,却不料竟踏进了一个匯集香江顶尖人物的场合。

宴会厅內灯光柔和,暗红色地毯铺就出一派庄重与温暖。

霍生亲自迎上前来,笑容恳切,说道:“陈生赏面光临,寒捨生辉。”

“霍生太客气。”陈耀豪与他握手,声音沉稳的说道:“是晚辈有幸,得与各位前辈交流。”

他才接过侍者递来的清茶,抬眼间却不由一证,新社驻港首席代表正坐在不远处沙发区。

另一侧,船王董浩云与利氏家族掌门人低声交谈。

更远处,许爱周之子许世勛、以《明报》名动香江的金大侠也赫然在列。

陈耀豪定了定神,从容走向董浩云,语气谦逊而认真的请教道:“董生,最近散货船在东洋的运营成本涨得厉害,您认为这態势会持续吗?”

董浩云转过身,眼底掠过一丝欣赏,说道:“陈生也有留意?看来同行所言不虚,你对航运確有见地。

如今中东局势不稳,油价波动,短期恐怕难以好转。”

“董生过奖。实不相瞒,也正打算调整船队配置,之后专注跑太平洋固定航线。”

“听陈生这意思,是对航运前景有所保留?”董船王微微挑眉。

陈耀豪笑了笑,语气淡然道:“董生言重。我只是小打小闹,自从收购和记黄埔,手下多了六艘货柜船,说是船队,实则鸡肋一一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此时金大侠含笑走近,说道:“董生,您好!这位想必就是《朝阳日报》的陈生吧?”

“金大侠,幸会幸会!”陈耀豪转身招呼,语带敬意,说道:“《明报》日前关於內地教育改革那篇评论,立论精闢,掷地有声。”

“陈生过奖。”金大侠摆手一笑,说道:“《明报》销量远不及《朝阳日报》,扎根市井、服务大眾,还是陈生做得到位。”

“俗报一份,怎敢与《明报》比肩。唯愿在这信息纷杂之时,为市民多提供一种清醒声音。”陈耀豪笑了笑道。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正说话间,新社驻港一位工作人员举杯走近,语气温和:“陈先生的报纸在港岛影响力不俗。”

陈耀荣神色如常,微笑回应道:“媒体责任重大,本报始终秉持公正报导、服务市民之宗旨,愿为香江繁荣略尽绵力。”

金大侠適时介绍:“陈生,这位是新社香江分社的张社长。”

“张社长,幸会幸会。”

“欢迎陈先生这样的青年才俊,共同为香江繁荣努力。”张社长笑容敦厚。

“家祖原籍江门,自幼常听老人家念叨故乡山水。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內地省亲謁祖。”陈耀豪语气恳切,话留三分。

“一定有机会的。”张社长笑容依旧,並未多言,却已传递出几分温度。

言语间既不过分亲近,也不显疏离,寥寥数语后便自然地转向其他宾客。

隨后,陈耀豪又与利铭泽浅谈了几句中华煤气的发展前景,便择席而坐。

他冷静观察场中眾人,心中已有分晓:眼前这些老牌豪门,实则早已与內地多有接触在这个微妙的歷史时刻,在这个微妙的歷史时刻,各方力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布局未来。

而从今晚的席位安排与宾客层次来看,他自已在香江的地位,显然已悄然越过了新世界的郑裕同、长江公司的李家成等人。

翌日上午。

阳光透过维港中心高层办公室的落地窗,洒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陈耀豪正埋首批阅文件,门外响起几声轻叩。

“请进。”

抬头见是姐夫李达强推门而入,他隨即含笑起身。

“姐夫,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请坐。”

“阿豪,没打扰你做事吧?”李达强笑容中略带拘谨,虽是一家人,但他始终对这个年少有成的小舅子存有几分敬重。

“姐夫来了,天大的事也得放一放。”陈耀豪引引他走向一旁的会客区坐下,说道:“

公司不忙?”

“圣诞节后总算能喘口气。”李达强接过助理奉上的普洱,稍作寒暄后进入正题,说道:“今天来,主要有两件事。”

“但说无妨。”

“今年春节,你姐的意思是一家人团聚吃顿年夜饭,你看.”李达强语气带著试探陈耀豪闻言微微一证,心底募地泛起一丝歉疚。

自重生立业以来,他与姐姐一家的確疏远了不少。

他当即笑道:“应该的,是我疏忽了。除夕我来安排,一家团聚。”

“你姐希望——在家吃顿家常饭。”李达强稍作迟疑道:“她说外面的菜再精致,总少了家的味道。”

“好,就依姐姐的意思。”陈耀豪頜首,转而问道:“另一件事是?

“昨晚我参加了华闰公司的迎新春茶话会。”李达强语气中难掩兴奋,说道:“你猜都见到了谁?”

“哪些人物到场?”陈耀豪配合地问道。

他理解姐夫的心情一一一个昔日挣扎於市井的普通人,骤然身上流社交场合,难免激动难抑。

这正如前世普通人突然中了头奖般欣喜。

“新世界的郑裕同、长江公司的李家成—还有很多面生的大人物。”李达强如数家珍,神情振奋。

“长江李家成?”陈耀豪眸中闪过一丝瞭然。

此人走的果然是工商界统战路线,难怪前世能出任诸多內地公司董事。

他正色提醒道:“姐夫,你要明白,他们对你礼遇有加,是看重你如今在商界的成绩。这份尊重,是靠你自己拼出来的。”

“放心,阿豪,”李达强收敛笑意,神色认真,说道:“我有自知之明,不会飘飘然。”

隨后李达强匯报起年度计划:“鑫发以往专注转口贸易,今年我打算开拓进口业务。

+

“具体方向是?”

“红酒。”李达强语气坚定,说道:“如今香港餐饮业蓬勃发展,红酒需求日盛。我计划从美国直接採购,主打酒店和高端酒楼渠道。”

陈耀豪眼中掠过惊喜。他確实小看了这位姐夫的商业嗅觉一一红酒贸易在当下香港確实前景可期,隨著经济腾飞,市场潜力巨大。

“很有眼光,”他讚许道,“看准了就放手去做。”

“你可是公司大股东,当然要你点头。”李达强笑道。

“我出钱,你出力。”陈耀豪幽默回应,道:“老板永远是你。”

11

飞机缓缓降落在樟宜机场,陈耀豪透过舷窗望向这座正在崛起的城市国家。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狮城,与上次相比,心中多了几分篤定。

上次拜访狮城发展局时,他提出了在乌节路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构想,如今终於收到了回音。

这次与他同行的,是公司两位得力干將一一梁宏和祝文宇。

一出闸口,便见到了早早等候在此的狮城办事处经理廖博文。

他身著熨帖的浅色西装,笑容可掬地迎上前来。

“陈生、梁生、祝生,欢迎来到狮城考察。”廖博文分別与三人握手,语气恭敬而不失热情。

“廖经理辛苦了。”陈耀豪微笑著回应,目光中透露出对这次行程的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