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地铁站的消息(1/2)
第150章 地铁站的消息
北角。
长江中心。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依旧繁华,但李家成手中的报纸却仿佛有千斤重。
他刚刚读完关於和记国际出售的详细报导,眉头不自觉地锁紧。
“好一个陈耀豪..:”他低声自语,人无意识地在办公桌走来走去。
报纸上详细报导了这次交易的细节:2.4亿港幣现金,债务全由英之杰承担,资金计划三分还债、发展、派息。
最令人震惊的是,和记黄埔已经数次停止派息,此举无疑將极大提振市场信心。
李家成放下报纸,他不得不承认,陈耀豪这一手玩得漂亮。
“雷霆手段啊。”他喃喃道,语气中既有钦佩,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他想起了自己这些年来在商场的拼搏,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扩张都精心算计。
而陈耀豪这一出手,就是整整2.4亿的交易,还顺带解决了和记国际这个包袱,更藉此机会清退了那些尾大不掉的洋人管理层。
“一石三鸟。”李家成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的厉害。
他想像著陈耀豪在谈判桌上的表现,面对英之杰这样的老牌洋行,不仅没有怯场,反而拿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价钱。
窗外,一阵细雨开始洒落在维港上空,模糊了天际线。李家成的目光却越来越清晰。
这个陈耀豪,不简单。他不仅有著老一代商人的胆识和决断,更有著对现代商业规则的精准把握。
出售和记国际,既甩掉了包袱,又获得了资金,还贏得了市场信心,更重要的是一一展示了实力。
李家成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拿起內线电话。
“召集各部门主管,一小时后开会。”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要重新评估我们与和记黄埔的所有合作项目。”
掛断电话后,他再次望向窗外。雨中的维多利亚港多了一份朦朧,但他心中的商业版图却越发清晰。
在这个英资逐渐式微、华资崛起的时代,陈耀豪这样的对手,或者说盟友,將改变香港商界的整个格局。
“后生可畏啊。”李家成最终轻嘆一声,但那嘆息中不再是单纯的感慨,而是带著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
商场如棋局,有了值得重视的对手,这盘棋才下得更有意思。
港府大球场。
陈耀豪在徐智渊和港府康文暑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位於北角扫杆埔,考察港府大球场。
这里是香江主要的户外体育场馆,主要用於足球赛事、田径比赛和大型公眾活动。
是香港足球联赛的重要比赛场地,本地劲旅如南华、精工等常在此作赛,也举办国际足球友谊赛及洲际赛事预选赛。
另外还设有跑道,承办香港田径锦標赛及其他青少年赛事。
站在举看台,放眼望去,观眾席以混凝土台阶为主,设施相对简陋,缺乏现代体育场的顶棚或豪华配置。
港府大球场的看台上,带著海水气息的微风拂过,陈耀豪的西装衣角隨风轻扬。
他手扶锈跡斑斑的铁栏杆,目光掠过下方斑驳的草皮,隨即落在周围缺损瓷砖的看台台阶上,
眉头微微起。
“许生。”他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地传到身后康文署的许文兵耳中,说道:“这两万八千个座位,恐怕有不少得垫著报纸才敢坐吧?”
许文兵赔著笑上前,顺著他的视线望去,语气中带著无奈:“陈生真是幽默。这球场確实有些年岁了。单是草皮,每年的维护费用就逾百万,上月才刚刚修补过两处,奈何赛事频繁,实在应接不暇。”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您也看到了,上次南华对精工,全场人声鼎沸,那种热烈的氛围,全香港找不出第二处。”
陈耀豪侧过身,手指在栏杆上轻叩:“氛围固然重要,但硬体设施跟不上时代。红牛想要的是一个展示窗口,而非“怀旧景点』”。”
他身后的徐智渊適时递来一瓶水,他却未接,只是直视许文兵,“许生刚才说,一直在寻求投资?”
许文兵眼中闪过光彩,身体微微前倾:“正是!我们一直希望能翻新看台,加建顶棚以遮风挡雨,將草皮更换为更好的天然草皮,並增建几间运动员休息室。但粗略估算,这项工程至少需要三千万港幣。康文署的预算您也明白。”“
“三千万港幣?”陈耀豪挑眉,从口袋中取出打火机,並不点燃,只在指间把玩,说道:“红牛可以出资。但许生须明白,我们並非慈善机构。”
许文兵心中一紧,问道:“陈生有何条件,但说无妨。”
“第一。”陈耀豪伸出一指,说道:“球场冠名权,未来二十年归红牛所有。球场每一个座位需印有我们的標识,看台gg位我们要占一半。”
许文兵略显迟疑:“冠名权可以商议,但gg位还需兼顾本地赞助商的利益。”
“第二,”陈耀豪不接话茬,继续道:“改造期间,赛事不得中断。红牛將派出施工队伍夜间作业,確保日间赛事照常进行。但康文署需协调周边居民,避免投诉影响进度。”
许文兵点头:“此事我可以作主,毕竟是为了球场的未来发展。”
“第三,”陈耀豪將打火机收回口袋,目光投向球场中央,继续说道:“改造完成后,红牛拥有优先承办权,无论是商业赛事还是其他活动。不过请您放心,”
他补充道:“我们不会举办与体育无关的活动,毕竟这座球场是香港球迷的精神家园。”
许文兵沉默片刻,心中飞快权衡。三千万港幣的投入能让球场焕然一新,而红牛的条件虽苛刻,却未触及底线。
他抬头看向陈耀豪,脸上露出笑容:“陈生果然爽快。这样吧,下周一我们康文署会准备正式协议,细节再行商议。但有一个条件:无论如何改造,『港府大球场”这个名字必须保留在最显眼的位置。”
陈耀豪展顏一笑:“这是自然。我们要的是与香港体育事业共同成长,而非改变它的本质。”
微风依旧轻拂,但站在看台上的两人都能感觉到,这座老旧的球场里,某种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6月底。
维港中心。
陈耀豪办公室。
梁宏和祝文宇坐在了办公桌对面。
陈耀豪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道:“卖掉和记国际拿到的那2.4亿港幣,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梁宏显然做足了功课,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陈生,我正准备向您匯报这件事。
我们打算拿出1亿来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另外4000万用於年中分红。剩下的1亿,我们想作为启动资金,用来建造一栋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陈耀豪略显惊讶,公司財务状况刚有所好转,就计划如此宏大的项目?
他对前两项资金安排没有意见,唯独对建造摩天大楼的计划感到意外。
既然梁宏提出这个方案,想必不是一时衝动,於是他继续追问:“具体有什么构想?”
“我们在湾仔兆兴大厦旁有一栋旧楼,计划拆除后重建一栋超过五十层的『和记黄埔中心”。”梁宏语气坚定地说道:“不仅要超过康乐大厦的高度,还要比新鸿基中心高出几层。”
陈耀豪不禁莞尔。刚才还以为只是有个初步想法,现在看来是野心勃勃一一这是铁了心要爭夺“香港第一高楼”的称號。
梁宏却没有笑,仍然一脸严肃的说道:“陈生,我认为和记黄埔需要有一座標誌性建筑,这对提升我们的市场形象至关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