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全线亏损的黄埔船坞(2/2)
瓦伦早有准备,但神色凝重:“陈生,四號码头目前工程进度仅完成约20%。主要癥结在於.资金炼断裂。
工程款拖欠严重,承包商积极性受挫,现处於半停工状態。若无新的、充足的资金注入,原定完工计划绝无可能实现。”
他摊开几张进度表和欠款清单,数据触目惊心。
“困难我明白。”陈耀豪手指轻轻敲了敲办公桌,语气沉稳说道:“但码头是黄埔集团未来的核心事业,不能停工。资金问题我来想办法,但工程必须全力推进!
瓦伦先生,我要你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恢復施工效率,確保一旦资金到位,能立刻全速衝刺。能做到吗?”
瓦伦感受到目光的压力,深吸一口气:“是,陈生!我会竭尽全力协调,优先保障关键节点施工。”
话虽如此,他眉宇间的忧虑並未完全消散。
陈耀豪转向豪斯:“豪斯先生,航运部门情况?”
豪斯脸色更差:“陈生,目前我们运营六艘货柜船,主要航线是香港至美国西海岸、香港至欧洲。
受去年石油危机重创,全球航运需求锐减,运价暴跌。目前每月运营净亏损稳定在80万港幣左右。”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还是在严格控制成本后的结果。”
陈耀豪对航运並非行家,但商业逻辑相通,问道:“停航止损是否可行?”
“恐怕更糟,陈生。”豪斯苦笑道:“停航意味著船只閒置,但泊位费、基本维护保养费、核心船员薪资、银行利息·这些固定支出分文不少。
停航每月的亏损,可能接近100万港幣,且船只价值会加速折旧。除非果断出售部分船舶。”
他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个敏感选项。
“卖船?”陈耀豪果断摇头,说道:“非到万不得已,不予考虑。”
这六艘船是资產,更是未来发展航运业的星火,陈耀豪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可能出售。
他略一思索,继续道:“这样,豪斯先生,你立刻组织人手,重新评估所有航线,看看哪些是核心船线必须保留?
哪些可以优化合併甚至暂时收缩?有没有可能承接一些短期租赁或特定货运?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目標很明確:三个月內,將月亏损压缩至少50%。能做到吗?”
豪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也看到一丝方向,挺直腰板:“陈生!其实我手中有一个太平洋航线优化方案!”
“好,那你散会后来找我。”陈耀豪点点头道。
最后轮到邓国梁:“陈生,我是负责修船业务的邓国梁。目前最大的项目是与太古合营的联合船坞,核心工作是青衣岛新船坞的建设及旧船坞搬迁。
项目投入巨大,且处於建设期,目前没有任何盈利產出,完全依赖集团总部持续拨款输血他的匯报简洁,却道出了巨大的资金窟窿。
陈耀豪听完,眉头不自觉地锁紧。码头要钱,航运亏钱,新船坞更是吞金兽。
他按了按太阳穴,沉声道:“嗯,了解啦。青衣岛项目是长远布局,但投入需谨慎。改日我亲自去现场看看。”
最后是均益仓总经理瑞德,这位洋经理倒是带来一丝“好消息”:“陈生,均益仓目前主要资產是位於港岛的四座大型货仓,运营相对稳定,
此外,上环一处旧货仓地块,已授权联营企业都城地產合作开发『均益大厦一期”项目。
据最新评估,预计今年(1975年)年底前可实现销售,初步估算可回笼资金约1.28亿港幣。”
这几乎是黑暗中的唯一曙光。然而,陈耀豪並未露出喜色,反而冷静地追问:
“都成地產?我记得是大昌地產陈德泰的关联公司?这个项目的利润,大昌要分走一半吧?”他精准地点出了关键。
瑞德一愣,没想到新老板如此清楚细节,点头道:“是的,陈生。合作协议確实规定利润五五分成。”
“1.28亿回款,听著不少,分走一半,再扣除成本税费,真正落到黄埔船坞口袋的,还能剩多少解燃眉之急?”
陈耀豪心中飞快盘算,语气依然沉稳,却透著一丝意味深长说道:“瑞德先生,这个项目的细节和资金回流的具体安排,会后我需要更详细的报告。另外,关於合作条款或许还有重新审视的空间。”
会议室內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码头、航运、船坞、地產.—-匯报一圈下来,竞无一处是省油的灯,处处是函待填补的资金缺口和经营困境。
陈耀豪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愈发胀痛的额角,沉声道:“好了,情况大致明了。问题很多,困难很大,但路总要一步步走。
梁总经理,各部门匯报的要点和函需解决的问题,请你儘快整理一份详尽的报告给我。散会!
+
眾人起身,气氛凝重地鱼贯而出。
陈耀豪独自留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负债纍纍、百废待兴的企业,令他头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