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摸底(1/2)

第14章 摸底

第二天一早,周继业和林莹凌晨四点半就起了,用昨晚剩下的隔夜饭加了开水煮了锅泡饭,就着碟酱菜凑了了一顿,两人就出了门。

林莹的跨着个菜篮子,空着手的周继业跟在一旁,两人看起来就和普通去菜场买菜的小夫妻没什么两样。

菜场近的很,几步路就到了那边,凌晨五点的菜场已经很热闹了,各个摊位上到处都是人,尤其是肉类和副食品摊位上的人最多,大家买东西简直就和抢差不多,手里拿着钱和票证一个劲地往前挤,嘴里喊着我要啥啥啥来着。

摊位上的售货员也在忙碌着,一手接钱接票证,另一手还要忙着拿东西切东西和称重,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人可真多啊!”

周继业护着林莹慢慢往前挪,他昨天来的晚,菜场最热闹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天一看才知道这个时候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仿佛附近的居民一下子全跑到菜场来了,一眼望过去黑压压全是人头,人挤人的还喧杂无比,怪不得经常有句话叫“热闹的和菜场”一样呢。

一路往前挤,时不时还凑到前面张望一下摊位上的东西,询问一下售卖的价格。不过买是不可能的,因为菜场里的大部分东西都需要票证,尤其是副食品和肉类这些,周继业他们连魔都的户口都没自然不可能有票证,就算有钱也是买不了。

一路慢慢向前走,一路看一路问,顺便买了点不要票证的蔬菜,林莹手上的菜篮子里也渐渐堆了些东西。

他们特意去了趟卖鸡蛋的摊位,打听了下今天鸡蛋的价格和供应量。

周继业说的没错,现在的鸡蛋在菜场是紧俏货,卖的价格可不便宜。

一斤鸡蛋八毛,这个价格可不低了,要知道魔都的收入虽比其他城市高,可高的也很有限。

魔都的工资标准略高于西北等地区,可转正后的正式职工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三十六元,而且这个收入因为前些年等级考核制度中断缘故好几年没变过了,所以在魔都对此有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那就是“三十六元万岁”。

以三十六元平均工资来计算,一个月工资也就能买四十五斤鸡蛋而已,但就算这样,菜场的鸡蛋依旧供不应求。一方面是鸡蛋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现有鸡蛋的供应量达不到要求。

此外,林莹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卖鸡蛋的摊位上虽有周继业说过的照鸡蛋用的木箱子,可实际上在售卖的时候售货员却不是随随便便让人用的。

有几个人买了鸡蛋要特意照下光挑拣鸡蛋都被售货员给拒绝了,为此还有个老阿姨和售货员直接吵了起来。售货员根本不退让,话还牛逼哄哄冲的很,直截了当对老阿姨说爱买买不买滚蛋,把老阿姨哽的直翻白眼气的不行。

“阿姨!”就在那老阿姨嘴里骂骂咧咧跨着装好鸡蛋的菜篮子从摊位挤出来,转身离开的时候,林莹几步就凑了过去。

“小姑娘有事?”

“刚才见您和卖鸡蛋的人吵架,我在外面听了两句,是因为照鸡蛋的事?那木箱子不就是给人照鸡蛋的么?为啥不让呀?”林莹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还别说林莹的样子很有欺骗性,瘦弱的身子小小的,打扮的很是朴素,而且常年营养不良略有枯黄的头发再加上不大的年龄,看起来就和十六七岁的小女孩似的。

“你问这个干嘛?”老阿姨警惕地反问。

林莹弱弱道:“我是刚回来的知青,就住附近77弄,今天第一天来菜场买菜。”说着话,林莹亮了亮装着菜的菜篮子。

“怪不得呢。”老阿姨脸上露出缓和的神色,对林莹道:“你不懂,卖鸡蛋的那人就是欺负我们这些没背景的普通人呢。”

“欺负?”林莹眨了眨眼,一副迷茫的模样。

大妈看看左右,伸手拉着林莹走到一旁,压低声音对她道:“你小姑娘第一次出来买菜,出来前家里就没交代过?”

“我爸忙着要上班,至于我妈……。”林莹没把话说下去,眼圈却红了。

大妈瞬间脑补,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抬手在林莹胳臂上轻轻拍了下,叹了口气也不再追问这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