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改革者(2/2)

这样下去不行,亚历山大再次向地主发出请求,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他们不想去死,那就忍痛放手,他还能让贵族的利益受损?

“陛下,如果输给英国和法国我们不觉得丢人,输给奥斯曼也是一样。但我们输给了波斯,输给了一直给我们割地赔款的波斯,这样的奇耻大辱是整个俄罗斯帝国不能接受的。”

“既然是不能接受,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修缮内政。这次战争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难道非要打内战才行?”

亚历山大二世痛心疾首,沙皇明白,为他管理皇宫、训练军队的那些人的祖辈,一旦君主威胁到他们奢侈放纵的生活,他们都曾毫不手软地在君主背后捅刀子。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父亲都曾遭遇过叛乱,但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抵抗失败了,而父亲成功了,并且稳固了自己的位置。

从此之后,他永远记得,朝臣们令人作呕的灵魂中隐藏着不知多少假仁假义。等到他继位,亚历山大发现,自己和历代沙皇一样,连贴身近卫的忠诚都无法信任。他最忌惮的就是引起阿列克西斯·费奥多罗维奇·奥尔洛夫亲王的不满,后者是朝中强硬派的头领。这位亲王曾经说过,他宁愿砍断双手,也决不肯屈从于解放农奴、分配土地的改革政策。

这个威胁的确不容小觑:他是帝国最有权有势的人物之一。他的家族在叶卡捷琳娜女皇当政时期初掌权势。表面上,奥尔洛夫亲王准备迎合一下沙皇,承诺助其改革;然而内心深处,他极其瞧不起亚历山大自由改革的冲动。抵制改革和创新是他行为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他有理由相信,他的抵制绝不会徒劳无功。

奥尔洛夫已经研究透了他的这位主子。得出的结论是,沙皇懒散怠惰,而且荒淫无度。只要在这两点上巧做文章,便能令亚历山大逃不出朝臣的手掌心。

奥尔洛夫亲王深知沙皇在私生活方面有多么混乱。不过此时的亚历山大还没有到穷奢极欲的地步,大臣们投亚历山大之所好,希望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再致力于改革俄国的宏图大业。

然而,沙皇的注意力可没有那么容易被转移。确实,他不会与对手公开决裂。他的祖父沙皇保罗就曾经犯下这样的错误。相反,亚历山大认为,表面上的游移不定恰恰是取胜的关键。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领袖应该具备大胆果决的精神,他则与之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强烈倚仗寡头政治来树立权威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通过一些看起来模棱两可、动摇不定的做法,他希望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让反对者们洋洋得意。

这种做法也许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像是在生存本能驱使下做出的选择,它使得亚历山大强烈的改革抱负很好地隐藏在声色犬马、懒散怠惰的表象之下。他就像是一条变色龙,不断变换颜色来闪躲敌人,后者对不够谨慎机警的君主来说,简直就是大自然派来的天敌。

好家伙,正写呢韩国突然给个惊喜,这是新闻还是第五共和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