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私人的贸易投资(2/2)

“现在我们应该在质量上下功夫,只靠殖民地是不行的。英国的布比我们的好太多,而且还有世界第一的海军,所以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卖的出去。

但我们不行,国家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和欧洲叫板,而且他们的纺织业早就满了,这也是我不打算在欧洲拓展的原因。”

是啊,欧洲的纺织业可是比伊朗早发展一百年的。自己为啥要在欧洲和他们竞争呢,所以说,还是东方最好。

苏莱曼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工商界人士的想法,既然欧洲不行,那就去东方,去新大陆,那广大的市场可是非常看好的。

而要想继续扩张就需要资金,通过债券募集的金额正在快速消耗,不过他不愿意再来一次,第一是才发行股票,第二则是他想保持公司控制权,眼下苏莱曼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这次增资扩股让他的股权稀释了不少。这个公司是他成立的,让其他人夺走可不行。

“现在先把伊斯法罕的工厂建立起来,这会每年为我们带来60万的收入。再过两年我们就能扩张我们的生意了。”

公司扩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可以拿点钱做个配套生意啥的。比如纺织公司可以做个布匹零售,又或是直接开个服装公司,直接加工成服装出售。

生活中对纺织品的需求太多了,将原料变成成品后经过印染裁剪,然后由民众购买使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苏莱曼从事纺织业的原因。

“或者我们不应该看欧洲,而是看美国。”

“主席,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对他们的工业非常保护,光是纺织品的关税就有100%。”

美国1816年的关税法订定了从7.5%到30%的从价税,对、羊毛、生铁和其它一些受到最近战争鼓励的制成品给予了特别保护。后来在1833年提高到70%,现在更是提高到100%。而且这个时期长期存在的征税视同价使实际征收的关税大大高于名义税率,而且越是低价的纺织品越是得到更严格的保护。

“难道就美国一个国家?”苏莱曼自然知道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但美洲又不是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智利、玻利维亚,这些国家的购买力看着也不比美国低。而且他们也没有关税壁垒,全都信仰自由贸易,这不就是天然的市场吗。

广大的南美洲国家大多以农产品出口为主,各个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大量的商品出口到这些国家,自然也有伊朗的一份。巴西是伊朗在南美洲的第一大贸易国,七双方的贸易品主要是煤油和咖啡。

波斯银行也在里约热内卢开设了分行,因为整个南美洲的金融相当空白,给了他们一个进入的机会。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建设,从国外的贸易盈余和投资反哺到国内。大量的铁路、公路、码头建设,以及重工业投资都由国家进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