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青进村(2/2)

这世上,总有人活的风生水起,处处顺遂。

也有人被处处掣肘,事事不如意。

差別就在於,前者懂得舍小利而谋大局,而后者却总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不见兔子不撒鹰。

殊不知,真正的高手,往往是把棋子布在棋盘之外。

白潮打了个悠长的饱嗝,跟谢大姐道別后,便急匆匆往赵家河赶去。

刚走到村口的歪脖子柳树下,就听见打穀场那边传来震天的锣鼓声,非常热闹。

“难道是赵家河也来知青了?”

他快速向著打穀场跑去。路上遇见不少村民都往同一个方向赶。

“上面派的知青娃娃到了。”

同村的王老呆扯著嗓子喊,像是要去看新媳妇儿一样,“快点,快点...”

等赶到打穀场上,打穀场早已围满了人。

白潮挤进人群,看见三娃子正牵著村里的老黄牛站在场边,牛车上堆著五六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五个年轻人侷促地站在车旁,三女两男,都穿著崭新的蓝布衣裳,脚上是鋥亮的胶底鞋。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村支书赵满仓放下手里的菸袋锅子,扯著嗓子喊了一声,“大傢伙都静一静,静一静.....”

等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继续说道;“这几位是伟大领袖派来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往后就是咱赵家河的人了。”顿了顿,他又补充说,“跟咱赵家河的社员一样——挣工分,分口粮。”

村支书的话就像热油泼进冷水里,人群“腾”地一下就炸了锅。

“啥?分粮?咱自己的娃娃都还吃不饱呢!凭啥?”

“就是,这青黄不接的,哪儿有余粮养閒人?”

“这五个壮劳力,年底怕是最少要分出去两千斤粮....”

“肃静!”

赵满仓制止了骚动的人群,猛嘬了两口菸袋,这才开口道:“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心里犯嘀咕——咋又来几个分粮的?可我得把话说明白,这几位知青同志,不是来吃白饭的。”

他拿菸袋桿子点了点牛车旁站著的五个年轻人:“他们虽然是城里来的,但到了赵家河,就得按赵家河的规矩来!该下地下地,该挑粪挑粪,工分嘛……”

他故意顿了顿,扫视一圈,“跟大伙儿一样,干多少活,记多少分!年底分粮,也是按工分算!”

赵满仓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又响起了嗡嗡嗡的议论声:

“真的假的?这些细皮嫩肉的娃娃能下地干活?”

“別到时候干不动,还得咱们补贴......”

赵满仓一瞪眼,“咋的?你们不信?”

这时蹲在碾盘边的王老蔫闷闷地说道:“上回公社安排的那几个『五七干部』,说是来劳动,结果乾不了重活,工分没少记,粮食倒没少分!这回又来几个,咱村还活不活了?”

李婶子也扯著嗓子接话:“就是!去年刘家沟接了四个知青,秋收分粮时,他们没干几天活,可照样领了全份!”

赵满仓“咣当”一下,一菸袋敲在了碾盘上,“嚷嚷啥?他们的口粮由县里调拨,不占咱们定额。”

王老蔫蹲在地上冷笑,“说是另拨,最后不还是从返销粮里扣?上回公社就这么糊弄咱的……”

赵满仓牛眼一瞪,“王老蔫,这是党中央的指示!你有意见,现在就去公社找夏书记理论去!”

这话一出,大傢伙立马缩了缩脖子,这顶对抗中央的大帽子谁敢带?

见没人再吭声,赵满仓这才缓和了语气:“知青点还没盖好,先分散到各家住。哪家接待知青,队里每天给记三个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