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完顏洪烈之死(1/2)
第156章 完顏洪烈之死
杨铁心认子事小,劝陛下上进事大。
见得杨康与杨铁心已续了父子情谊名分,杨铁心將完顏洪烈带下天坛后。赵秉文带头,领著一眾已除去金国祭服的文武百官,上前劝进。
杨康看了看被押走的大金忠臣,推辞道:“喉!我虽然有取代金国的意愿,但群臣都思念前朝,一定是我的威望与德行还不够多,不能使所有人都信服。”
群臣再劝:“中都城中所有人都对陛下唯命是从,绝对没有奸侯小人心怀前朝。金国失德,陛下改朝换代,正是祗顺天命。”
杨康再辞道:“我只听到了群臣的心声,尚不知天下百姓的意愿。如果只是以一城一路而建立新朝,或许会遭受天下人的笑。”
群臣又劝:“陛下手运璣衡,躬命將土,夷奸究,刷盪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天地合德,日月贞明,天下无人不服、无人不敬!陛下何忍弃黎民百姓於不顾啊!”
杨康没有推辞,表示暂称天下兵马大元帅,待诸路兵马总管府归诚,黄河南北都定,再行建元立国之事。
群臣高呼万岁。
三日后,中都路已定。
女真贵族势力全部被赵秉文与耶律楚材清洗乾净,让杨康无言以对的是,大金忠臣中,契丹人竟比汉人还要多,这倒是让耶律楚材见著赵秉文甚是尷尬。
杨康坐镇中都,继续由耶律楚材领中都路兵马、杨铁心领山东东路兵马,荡平诸路起兵反抗的女真贵族。
用战不多,绝大部分州府都是传而定。只是遗憾一些女真贵族或者地方汉人豪强,面对蒙古铁骑时没那么硬气,如今得知金国將再为出身为南朝宋国的后人一统,竟反抗得激烈起来,大约是怕被清算。
杨铁心魔下出身江南的大將张三枪倒是没清算的想法,反而是山东地区支持杨铁心的世家大族一些將领,杀得最狠,全无孔孟仁义胸怀,一点不给投降改过的机会。
半年后,金国十九路中,除南京路依託潼关黄河山川天险未失之外,其余十八路皆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所取。
完顏璟在开封府並未敢復称皇帝,而是以大金国太上皇的身份传造討逆,以作挣扎。
但效果不太行,此前屯守黄河防线的精兵因其退位,大部分已被完顏洪烈带走北上,成守关外,只留了小部分给太上皇安心养老。
完顏璟紧急在南京路徵发签军,沿黄河防守,更遣重兵据守潼关。
但潼关守將降了。
但耶律楚材依旧按兵不动,占据潼关后並未擅入,而是等了十日,待杨铁心的东路大军匯集,
请其先入,直取开封府。
完顏璟被擒,杨铁心等收兵还朝。
“行了,你俩一个是前金国皇帝,一个是今元国皇帝,打一架吧,谁打贏了谁有理。”
杨康制止了完顏洪烈与杨铁心的骂战。
他又当上了太子。
不过这回並非是大金国太子,而是大元国太子。
身为岳父的老黄提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乃乾德之首”的乾卦之说,立即引得以赵秉文为首的眾朝臣纷纷赞同。
谁不知道“天下兵马大元帅”最为宠爱原太子良娣黄氏啊!?
连元帅曾用过的化名“杨过”都赐予了长子,更是早早赐字“无咎”!乾卦亦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眾臣纷纷附和黄药师。
虽然张三枪悄悄跟杨康嘀咕了一回“不如立国號为『明』”,但杨康让杨铁心拿主意,杨铁心还是更为尊重黄药师,选择了“元”。
杨康倒是无所谓的,就算后面两三百年后来个“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只要肉烂在锅里,都行,
於是杨康以父领军有功、一统黄河为由,推举其先当皇帝,建国號为“元”,志以再统长江南北,使天下归一。
滯留了中都大半年的宋夏蒙三国使者亲眼见证元国建立,也是咂舌,这杨元帅是当太子当上癮了?明明两次能当皇帝,非要把养父、生父推上位?
杨康:我要是当了皇帝,还能隨便跑出去浪吗?
原大金国原王府中。
完顏洪烈双目赤红地看著来杨铁心,他觉得自己如今的封號,绝非是康儿授意,都是这个幸运的村野匹夫恶意所为!
当今元国,曾经原王,其实一脉相承,康儿对我並非薄情寡义啊!他只是对天下汉人之爱,更甚於我而已......
“杨铁心!何敢辱我至此!!!”
元国之立,並非金国禪让,故而直接削去了完顏洪烈皇帝尊號,贬为重昏侯。
以及完顏璟的太上皇、李师儿的皇太后尊號,亦去,完顏璟贬为昏德公。
其余及早投降未作抵抗的完顏宗室,皆去爵位,贬为平民,监视圈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