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请父皇称太子为陛下(1/2)
第155章 请父皇称太子为陛下
靖哥儿心慈手软提醒放走的托雷与哲別所领两万余兵马从河北东路一直杀到山东东路,又折道向西,掠山东西路、大名府路、河北西路与窝阔台察合台等军匯集,直把金国兵力空虚的黄河以北內地杀了个对穿。
完顏璟在南京路据守的大军渡河五万,尝试狙击托雷部眾,分润些战功,但也没捞著什么大的战果,反而自损过半,直把南京朝堂嚇得將过河大军紧急召回。
完顏洪烈回防中都后,不敢轻易分兵驰援各路战事,只令各路总管府募集签军自保,等其大军逐一来救。
这倒也没错,不然按照金军与蒙军的战斗力对比,分兵驰援定是个被各个击破的下场,
但各路地主豪强可等不及了。
手下的百姓再被徵集一波当签军去送死,田可没人种了!为何要去给城里的官宦权贵卖命送死,不如自己拿起武器保卫乡里。
自保,必须自保!
反正蒙古铁骑只攻一次,绝不恋战,只要挡住一次进攻就行!隨便他们祸害別的地方去!
於是,太子威名虽然声传南北,但还是挡不住各地人心离析的趋势,实在是因战事压榨太狠,
以及金国之治远不及乡里。
不过,由於山东东路的特殊性,杨铁心早就提前结寨自保了,待托雷一至,立马反应过来,领军拒敌,甚至他一个防御使居然唆使著山东东路总管府越州跨路追击托雷部。
府尹兼总管:“穆將军咱们没有调令啊!”
杨铁心:“如此大功,怎能不取?事后我儿婿自会补全!”
府尹兼总管:“干了!”老夫也想进步的!
於是,杨铁心暗中控制的势力出了山东东路,延伸至山东西路,触及大名府路......再往后,
其与耶律楚材驰救援军南北追击已匯合的窝阔台托雷大军,有胜有败,一直將蒙古大军逼退回西夏境內,將內患平定。
完顏洪烈闻名嘆道:“未料到一江湖杂耍卖艺的,竟有此般胆量、此般將才,也对,若不是个胆大的,当年如何敢在大兴府摆下擂台比武招亲?”
完顏洪烈又问:“康儿,你这穆岳丈倒不似黄岛主是个淡泊名利的,该如何嘉赏?”
杨康笑道:“擅自用兵,该与山东东路总管府一同斥罚。”
完顏洪烈提出赐姓完顏,这倒是完顏氏一贯用来笼络外姓功臣的做法,但念及赐姓之后改下不改上,穆念慈也得姓完顏,经杨康提出异议,便就作罢了。
杨康:“......”杨再兴若九泉有知.....
至於如何嘉赏,还得遣使至南京,由枢密院议定,至於出兵手续当然由都元帅给后补上了。
远在南京办公的枢密院诸臣也是积极联络太子,不联络不行吶,再不回中都,都元帅府都要上天了。
完顏洪烈一脸揪心地嘆道:“一来一回,久需月余,眾將士有功难以及时封赏,这实在令人寒心吶!”
杨康道:“当迎回陛下,奉为太上皇,由太子登基御极。只是往后要苦了爹爹了!大金国五京一十九路重担加身,何其操劳!”
康儿如此心意相通,完顏洪烈欣慰道:“有我儿辅佐,天下事皆易耳,爹爹不苦!”
在完顏洪烈亲赴南京迎回陛下的操作下,完顏璟没有选择兵锋相对,挑起金国內乱,而是选择了直接在开封府退位称太上皇。
泰和十七年,冬。
完顏洪烈於南京登基为金国皇帝,尊父皇陛下为太上皇、母妃元妃为皇太后。
进封太子妃为皇后,太子良娣为贤妃;
原王为皇太子,原王妃为太子妃,黄氏、穆氏、李氏、王氏(云)为太子良娣;
絳王、荆王、英王、寿王等王兄、文武功臣、勛贵皆有封赏。
次年正月初一,改元大安。
出正月,携百官、絳王等宗室还朝中都,太上皇仍居南京,坐镇河南。
虽然太上皇还有节制南京路兵马之权,但大伙儿都知道他这是彻底打算颐养天年了。
不过,完顏洪烈虽当上了皇帝、金国至尊,但仍然有三件心病未痊。
一个是皇后始终不愿归来中都,一个是辽东四路落於郭靖之手始终不从詔令来覲见,还有一个是黄河以北各路起义叛此起彼伏难以根除。
他心中嘆道:“大安元年,家国难安。”
完顏洪烈问计於杨康。
毕竟第一个心病是康儿的娘,第二个心病是康儿的义兄,不问他也没別人好问。
完顏洪烈先拋出第三个问题作为铺垫,这反而是他最不担心的,这些贼首若非趁乱取势,哪里能有什么作为,休养生息个几年便好了,当然若蒙古再来侵扰,这事也確实难办。
杨康表示这事很难,都怪废帝海陵王完顏亮,崇慕汉家文化,废除了剃髮易服政策,使汉人思慕南朝,迟迟不得归心金国。
“留头不留髮,留髮不留头!百年之后,皆为大金子民,谁人思汉?”
杨康语气挪输,心中却给完顏亮点讚,这小子把篡位夺朝把完顏宗室给屠得七七八八,甚至把女真祖庭上京城给平了,直接迁都中原,实在是大功一件,他的汉化政策也一直保留下来,使得金国文化昌盛但战斗力被一路削弱。
完顏洪烈听著也尷尬,在完顏亮之后继位的世宗完顏雍、太上皇完顏璟都是大力推行汉化的,
称“汉者共天下之言也”,贬宋国为南朝岛夷..
效果有是有,但是吧,河北思辽、河南思宋,归心大金以为汉家正统的不足三分之一。
还不如直接如康儿所言!留髮不留头!
但如今积弊难返,来不及了。
完顏洪烈赞同感嘆,心道康儿果然一心为了大金国。他又將第一第二桩心事讲了出来,希望康儿援手处理。
杨康道:“这有何难?此三事,对我而言,易如反掌。”
完顏洪烈眼晴一亮,喜问:“太子有何妙策!?”
杨康笑道:“请父皇禪位,称孩儿为陛下,太后临朝、辽东归附、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完顏洪烈瞪大眼晴看著杨康:“这.....这.....
杨康又笑道:“父皇陛下能舍天下至尊之位,只愿与娘归隱桃岛,此情至深、举世无双,娘如何能不感动?”
完顏洪烈沉吟,竟有所意动,不似作偽。
杨康一愣,不是,哥们儿,我开个玩笑,你还真考虑上了?
完顏洪烈心道,康儿既出此言,必是早有此意,朝中以赵秉文为首,支持他者甚眾,军中以耶律楚材为首,中都卫成之军亦有七成尊奉其令,若生玄武门之变...,
啊不对,中都城没有玄武门,他就是太子,没人能跟他抢得过皇位。
我並非他亲生父亲,若等他带兵入宫相问,还能有太上皇那般的好下场吗?
完顏洪烈纠结万分,我才当了三个多月皇帝,就要退位让贤了吗?
他小声试探道:“太子妃....
杨康正色:“小琼已有身孕。”
无它,擦枪走火而已。
完顏琼精准把握住了空档时机,眼下他身边没別的女人在。
嗯......天天需要他用先天真气按眼保健操的梅师父不算。
至於慈妹,她在桃岛可太忙了,不单单要侍奉娘亲,还要照顾產妇、孕妇、婴儿、病人,虽有王霓、傻姑帮忙,但这俩都是干活儿不利索的。
而老黄在桃岛上看著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林雅待得不自在,他也觉不自在,年后便藉口送为林雅送行,一路又送到了终南山,在活死人墓安心钻研武学、逍遥了一段时间。
所以,慈妹的进度连人畜无害的路人完顏琼都没赶得上。
杨康没想到完顏洪烈真的答应了。
他本只是给老洪铺垫一下自己没有当三十年太子的想法,没想到老洪居然大方地只当三个月皇帝!?
联络赵秉文、耶律楚材商议、观察朝中动態后,並未发觉有诈。
杨康便坦然受之。
老洪啊,既然你如此深爱包惜弱、爱屋及乌完顏康,那可別怪我杨康提前完成过儿命书嘱託了这一场在中都的传位仪式比之南京简陋操办的场面,准备得浩大无数。
陛下与太子不谋而合达成一致,欲使天下皆知大金国大安皇帝完顏洪烈让贤与大金国太子完顏康。
不仅仅要让金国文武百官见证,更告於宋、夏、蒙古遣使来贺。杨康亦以天下第一的江湖声名,传令天下各大门派,八月十五来金国中都观礼。
虽是传位之日虽定在半年之后的八月十五,但完顏洪烈还是提前將朝政交给了杨康,以安人心。
也是安杨康之心。
完顏洪烈心道,康儿以完顏氏、大金国太子身份为基,於眾目之下接任为大金国皇帝,难道还能自己反自己,改朝换代,弃了大金国基业吗?
他捫心自问,嘆道:“久易生变。”
这朝堂上下,除了完顏宗室反对声颇多外,其余皆为太子歌功颂德,拥立之意,不言而喻。
待至八月十五,中都城南郊天坛早已修布置完毕,围垣三重,四面各有三门,中有圆坛,坛、垣皆以赤土覆盖。
金国群臣、各国外使、武林各派,皆聚集於此,
完顏洪烈身著宝服袞冕,於赤土之坛上祭祀祷告,言说太子完顏康德行、功绩远胜於己,救祖宗基业於危难、江山社稷於水火,若不早日传位於太子完顏康,使天下沐浴其恩德,实在有愧列祖列宗、黎民百姓.....
他说得大义漂然,能出现在这里的金国群臣也是深以为然。
宋使心中鄙夷道:“女真蛮夷,逼父退位之辈,果然报应不爽。”
西夏使者心中羡慕:“若使我国陛下能有此气度、太子能有此魄力,那可真是国家之幸了。”
蒙古使者面露不屑:“父不如子,真是个废物。那完顏康当了金国皇帝也好,没听说中原皇帝会如我大蒙古国大汗一般会领兵亲征的。如此英雄皇帝困守中都,是我大蒙古国的幸事。”
在场的江湖中人皆为门派之主或者高人侠土,没有不是耳自聪明的,故而位列较远,他们远远看著主持祭祀仪式的皆为全真教道士,心中不由震撼不已。
“那道士便是长春子丘处机吧?听说是金国太子之师,从小授其武艺!”
“嘶......原来如此,全真教果真下得好大一盘棋!”
“兄台,此话怎讲?”
“待祭天祭祖仪式完毕,百官回朝拜见新帝,新帝既是全真教教主,帝师亦是全真教长春子,
那全真教岂不是成了金国国教?”
“不对不对,我还知道一件秘事!太子殿下身边常有一位瞎眼使鞭的美妇,你们猜是何人?”
“公孙谷主別卖关子了!咱们都知你与太子交情颇深,有何秘事若是能说出口的,赶紧给大伙儿长长见识!”
“正是天下五绝之一,东邪黄药师的弟子,十几年前鼎鼎有名的黑风双煞铁尸梅超风!你们瞧,百官之前,那青袍老者,正是东邪!”
“嘶......原来他们早已相识,我还奇怪他如何成了太子的岳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