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790.丁税能否定永额(2/2)

即便是“安贫守道”的叶李,他冬天都穿狐裘,张巡送的。护膝是豹皮的,张巡送的。软垫是虎皮的,还是张巡送的。

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东西,固然需要珍惜,但是也是体现君臣之间情谊的重要宝具。叶李冬天反正是穿张巡送的大全套来上班,大伙儿看了都知道他圣眷正浓。

其他的三位宰相就別说了,金应、姚和李让虽然都在国难当头之际毁家纤难了。但等太平之后,一个个都身登枢台,那家產自然就都慢慢回来了。他们也是皮裘大衣,防寒保暖。

指望他们去想到布,那猴年马月吧。

总而言之,即便是到了明代中前期,朝廷也是大量的徵收各种实物。朱元璋还说赏赐给百官的夏布葛布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要当官的明白百姓的辛苦呢。

等到明代中后期开始实物货幣化之后,其实实物徵收还是没有停止,最典型的,每年皇室、宗室和勛贵吃得大米,也即所谓的“飞白”,高级白糯米,就算是带明死到临头了,还在徵收。

唯一令张巡没有想到的是,南宋的这个丁税,竟然不是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按照各地的肥瘠和需求来徵收的。

两浙经济发达,货幣流通数量大,且官府对货幣的需求大,所以直接徵收钱。部分丝织业发达的地方,就徵收绢帛和绵作为丁税。福建因为多山少地,所以粮食更贵,於是只徵收粮食。

只能说是佩服带宋的税收官吏队伍,和这种畸形但强力的税收水平。这种乱七八糟的丁税徵收体系,居然被他维持了三百多年,一直到咽气还能够每年收一二千万丁的税。

因为这种畸形,且相对较高昂,完全是按照財政支出需求进行的丁税徵收,整理户口的难度虽然比清丈田亩低,但也绝对是一桩大难事。

毕竟人口是人力资源,能够爆金幣的。张巡希望越多越好,下面的基层和百姓却希望越少越好。

赔—··—

张巡沉默了,马端临和程鉅夫自然不再张口,容张巡思索。

“假如我下令,以光武二年为限,全国身丁钱永不加赋呢?”张巡以一种试探性的语气,询问两位大臣。

“啊!”马端临和程鉅夫不约而同的小声惊呼。

身丁钱乃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税收之一矣,仅次於国家的田赋。且身丁钱事关国家对人力资源的掌握程度,是国家统治的柱石之一。

“你们別急,先听我说。”张巡自然能够理解二人为何如此惊讶。

其实这事歷史上有人办成了,且没有引起什么国家財政的崩溃,或者可控人力资源的短缺,清代康熙之后人丁永不加赋,其歷史背景和重要意义,那长篇大论了。但是有一条和现在带寧地方州县的情况十分相近,那就是县一级的財政和县令本人的经济状况开始出现绑定。

由於带寧继承了带宋的税收制度,且张巡虽然再三克制,但国家的开支仍旧庞大。一方面需要对蒙古用兵,一方面需要恢復北方的生產生活和兴修黄河、淮河大工,这都是数以千万贯计算的大项目。

是以张巡对於地方財政的自留比例相当的低,往往低至20%,甚至有时候会降低到零。且中枢对於没有报灾、被兵和兴役州县的税额,一样是继承的带宋体制,今年摊派到某县五万贯,那就是京兆要看到五万贯到库,其他不问。

县令到了地方,那没办法,必须完成这五方贯的税额。但地方上的开支也需要筹措啊,朝廷的驛站需要运营,发解试需要举行,地方水利需要兴修,哪哪儿都需要钱。

怎么办?京兆的中枢是不管的,只有两条,一条是钱粮到位,一条是钱粮到位你就考评优等,不到位视情况留任、革职,乃至於追夺出身以来文字。

渐渐形成县令对本县的財政大包干,国家只对在吏部簿册上应配属的佐贰官,和充分必要的对应更员发放工资。

类似於清代广东南海县一个县有编制的二百人,没编制的一万二千人的情况,在此时的带寧已经出现。

靠这二百人管理一个人口超十万的县,难度確实有点大,那剩下的人可不就是县令自己视情况来补充嘛。

也就是说地方上对於丁税的渴望,应该是非常强烈的。但是清代后面直接摊丁入亩,额定全国丁银就是355万两,一直到清朝灭亡“正项”还是这么多。

他是如何办到的呢?

这一点张巡一时间没有想明白,毕竟人口是一定会繁衍的,整个中原有个一亿人口问题不大,其中的丁口少说三千万吧。十六岁到六十岁全算上,一年弄个一千五百万贯算含蓄。

带清最终的人口高达四亿,真要是收人口税,那不得奔一亿两白银去啊。

放弃这块丁税,肯定是有什么好处,才能够让带清把这事做下去的。也是因为不徵收更多的丁税了,最后丁税被摊入了田亩之中,导致政府掌握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不加赋,可以让人口统计变得容易,但会造成州县的收入减少,引起州县的巨大反弹。

里面的关节到底在何处呢?不明白啊,真的不明白啊。

“陛下圣虑,臣尚不能体悟,还请陛下宽以时日。”这事太大,程鉅夫不敢立刻给出什么回答真要是说错了什么,那大概率会被地方上的县令给活活骂死。不如和张巡告罪,反正张巡也不会因此生气。

“臣亦是如此。”马端临也没想到张巡的思绪能够一下子跳脱髮散到这种程度,连忙住嘴。

虽然並不后悔提醒张巡人口统计的难度,但这会儿提出了问题,就要解决,只能赶紧回家好好想办法,之后来给张巡一个好答覆。

“不急不急,卿等可稍后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