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747.光孙锐意在桓州(2/2)

“这个嘛—”张巡听这个说辞,怎么感觉有点像满清爭取漠南蒙古的想法。

只不过就是满清並没有在上都重新设置官僚和军事机构,更多的通过满蒙联姻的手段,羈笼络乃至於控制蒙古旗王。

“陛下可设置招討司,另委良將。”谢光孙以为张巡是担忧他兵权过大,还直接拥有大牧场,

立刻进言。

“哈哈哈,並非是这个。”张巡乐了,连忙摆手。

现在张巡和谢光孙是亲亲切切的儿女亲家,张巡用人也从来不疑的。就算是要设置招討司,派遣招討大使,也肯定將人置於河北边帅的魔下。方今正是用兵之时,不可对將帅施以肘。况且张巡本人就是最大的军头,打遍天下的那种,小军头都服气,不怕有事。

“既如此,那臣以为应当出兵。”谢光孙说得非常坚定。

虽然鄂州兵和张巡的部队一道镇压江西山民起义,平定贵州各路土司,多次打过配合。但毕竟谢光孙本人投靠张巡较晚,他在得知王安节、郝天挺、阔阔出於大同击破斡鲁思三万眾之后,还是有点危机感的。

別搞到最后,老子这个天下第二,爵位比王安节低!

是以谢光孙综合考虑,且基於自己乃是河北边帅的身份,向张巡进言,夺取上都,恢復金代桓州牧场。

不单单是他以后在河北,可以更加从容。也能保证自己最少一个开国公,如果之后还有阵斩海都的机会,那活著异姓王,死了追封什么秦王、晋王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还有一点,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一般的功劳早晚会被忘记。如果能够和张巡站在一起,同蒙古的部落那顏头人登台盟誓,向天地神明祈,那这种特殊的记忆会一辈子留在张巡的脑子里。

这种记忆,可比砍儿百个脑袋来的重要得多。

“河北边事,尽在卿掌中,临机专断,不必事事再奏。”张巡瞧见谢光孙这样有锐气,心里面肯定是高兴的。

好容易穿越一回,要是版图比新中国还小,那这辈子不就纯白混了嘛。虽然张巡没有地图开疆的兴趣,对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亚也没啥想法,但九百六十万总不能少的。

哪怕是受限於如今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军事投送能力,没办法实控的边疆地区,学带清派遣驻某某大臣,某某办事大臣,再常驻一定数量的军队,明確双方的君臣关係,总不算难办吧。

说得再直白一点,现在把家业打得大一些,广一些,不肖子孙收缩的时候,余地也更大。

“必不负陛下重託!”

谢光孙连忙起身下拜,张巡也起身,趁他还没拜下来的时候,把谢光孙给扶了起来。上演了一处非常完美的君臣相得戏码,令人感动。

“时辰不早了,就在我这歇下吧。”卜怜吉列早就帮著换了一次蜡烛,天色確实已深。

“固不敢辞。”谢光孙也不装,他就是要爭张巡以下的武功第二,既然有机会和张巡体现亲厚,那为什么要推辞。

侍从送来热水,漱口、擦脸、洗脚,两人就在一张榻上,抵足而眠。顺道聊些散碎的漠南蒙古军务,以及河北的民政。

张巡就多提了一句,河北设置的州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凭白增加这些官署,以及配套的僚更,纯属是消耗本就没多少的河北民力。

能撤就撤,不要觉得什么千年名邑就不能撤。那种只有两三个乡的县,只有一两个县的州,全部砍掉。

也不设什么人口低於多少万就不设县之类的標准,人口稀少的县就设置为镇,镇上派驻个巡检司即可。短时间內就不要图什么税收了,吃中央的转移支付吧,地方上的州县、巡检,主要的工作是恢復河北的秩序、重整生產,以及编练弓手保甲。

在湖北很是干了两年的谢光孙让张巡放心,这些事他在湖北干过的,襄樊拉锯五六年,地方被烧杀成了一片白地。该怎么重整,该怎么恢復,谢光孙已经实验过了。

声明“王法”已经到来,派遣官吏將兵是第一步。那么胆子小、老实本分的人口,就会因为王法再度降临而安定归產。

编练乡兵保甲,设置驛站屯所是第二步。这不是真的用来打击什么大规模的流寇山贼,或者溃军土豪的,只是通过这个方式,掌握地方可资调配的人力资源,以及建立基础的武装,用驛站沟通和帝国中枢的联繫。

恢復生產,徵收“皇粮”,点算口赋,编列劳役是第三步。一定要清楚,封建统治的本质是弱民、愚民、残民、虐民,要把人力资源都编组进入帝国机器里,或是作为螺丝,或是作为燃料。把人力资源整合到位,这地方统治就算是建立了起来。

之后如何施政,那是之后的事,能把地方基层都进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思路真是清楚又明白,要不说皇帝往往会拥抱地主阶级呢。换个別人来,有良心的只想著爱民、抚民、护民、养民,结果往往不嘉。

反倒是和深谱统治之道,深刻清晰的认识自己就是暴力机器有机组成部分的地主阶级拥抱的,

能够快速的获得人力和钱粮,建功立业。

谢光孙出身大地主、大官僚阶级,对自己的屁股有清楚的认知,也了解统治的本质。他就不说什么表面功夫的话,和张巡直来直去。

左右也不存在记录起居的太监或者文官,尽可以畅所欲言,不加装饰。

转天再起,张巡是拉著谢光孙先早锻链,正好一起来练剑。原本二百多斤的大胖子谢光孙,打这几个月的仗,又变成了一身腱子肉的武土。和张巡打起来也是虎虎生风,到底是真上阵砍过人的大將,没虚的。

两人对打了好一阵,早锻链结束,坐下来一起喝热汤,吃烙饼,胃口大开啊。

以前只觉得谢光孙是个能带兵的,现在想想,他作为大地主官僚家庭出身,本事应该並不仅限於打仗。要是不把他推到河北边帅的位置上,或许还真不晓得他对於镇定河北有自己的见解。

某种意义上来说,谢光孙的水平可能还在王安节之上,两人都是能带三五万人的大帅。王安节的个人武勇更佳,谢光孙却还有治理地方的能力。

不错不错,张巡感觉自己也有几分发掘人才的心得本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