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692.阿难答意欲监国(1/2)

第692章 692.阿难答意欲监国

“十里平湖霜满天。”

“青丝白髮度何年。”

早春的寒霜尚浓,晨雾亦结,阿术在寧普泊边望著氮氬的湖面,生出无数的感慨。前日有人传消息回来,皇子铁穆耳也为海都所斩,真金三子俱死。

以至於阿术真就是一夜白头,张巡瞧见阿术大清早的到湖边来,生怕他想不开跳湖连忙追出。这真金的儿子都死了,孙子又没死完,保不齐还有个什么活口呢。

“当年宝盖龙衔日,流苏凤吐带晚霞。”阿术只是回忆当年大都城內的盛景,仿佛历歷在目。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张巡能咋办,当年的事早就过去了,现在就剩你啦,你小子得支棱起来。

“今生有悔今生错啊——”阿术长嘆,真有一种悵然模样,张巡也劝之不得。

至少还有个好消息的嘛,海都的大队人马络绎不绝的往北撤退,而且听说海都要回去召开忽里台大会。拖雷的儿子现在都死了,包括伊尔汗国的旭烈兀。蒙哥、阿里不哥更是早就回到他们长生天的怀抱。眼下算上忽必烈,齐活。

蒙古国大汗的世系,又回到了窝阔台一支。本来嘛,成吉思汗就是要传位给窝阔台的,忽里台大会也决定共推窝阔台。若非之后贵由早逝,这汗位怎么著也轮不到拖雷一系去。

“节帅嗣后如何行止啊?”一口气嘆完,阿术转头问张巡。

“收兵回返河南,大兴屯政,自两浙、两淮募勇十万,填塞中原旧郡。待有一年之积,再议其他。”张巡早就计划好了,没有別的什么意外的安排。

北上来到赵州一带,已经是意外中的意外了,现在接收带元遗產的任务已经达成,张巡不会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兴师夺取燕云的。

凭张巡现在手里的本钱,每多休养一年,所能够带来的成效,都是其他势力的不知道多少倍。

况且张巡现在才三十三岁,根本没有什么好著急的。就按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说法,

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完全来得及,毕竟养百姓和拓天下的流程,张巡都已经过半。

中原旧郡,河洛王宅,皆已光復。

“確乎应当如此。”阿术点点头,换成他是张巡,也不会冒进。

论起打仗,阿术率队在云南大剃头的时候,张巡还是团液体呢。如何打仗,根本不需要张巡来教。

“元帅在河北,如何行止?”张巡还是得確认一下的,免得阿术心如死灰,真就找颗歪脖子树上吊。

“募兵集餉,设法找寻先帝之嗣,谋求恢復。”阿术的计划也不复杂。

不要笑,就算这个计划实现的可能只有亿万分之一,但只要有可能,那阿术就能够说服自己去执行。

人活一口气!

比如海都北上蒙古的时候下大暴雨,海都淋雨感冒死了,诸子爭位,大打出手,整个蒙古草原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张巡南下则为南宋小皇帝派来的刺客给剁成了肉泥,夷灭了张巡三族。那带元大概率就再兴了,甚至有可能全面中兴,实现大治呢。

管这些事並在一起发生的概率有多小吧,阿术不想多计划,只管顺著这条路走就完了。尽人事,听天命。

“好极,若有迫切所需,尽可行文去开封。”张巡走过来拍了拍阿术的肩。

话里有话的,一方面是表態会继续支持阿术,另一方面则是告诉阿术,求人不如求自己。兵得自已想办法拉壮丁,餉同样得自己刮地皮,全都指望张巡不太可能。张巡顶多送几百领步人甲给阿术,这就是极限了。

消耗品箭矢、盾牌、枪头一类的,给阿术送点没问题,指望张巡送个几十万斛粮食,

或者一万匹马,那纯属开玩笑。这些都得阿术自己想办法,张巡无能为力。

当然张巡也不会把阿术给拋下,孤军一人丟在河北。一俟张巡主力退走之后,阿术会迁移到冀州信都去,不认识?就是未来的衡水南面一点,算是河北中部的要衝。

为啥选这里呢?因为这地方在漳水南岸,足资屏障。太行山麓发源的大量河流匯入寧晋泊和大陆泽,再匯入漳水中下游,等於是將整个河北中南部遮蔽在其身后的。漳水最终会匯入海河流向大海,形势极完。

对北可以勾连保定、中山、真定,对南则是护翼冀南各郡安定生產。只要海都军突破不了漳水的防线,就无法往南劫掠。

张巡会在巨鹿保持三千人,作为阿术的侧翼。在广平留二千人,作为沟通大名的游击部队。大名有喜住所率的三千骑,以及收编带元官绅的三千家人健仆。

部署犹如常山之蛇··—

过了大名就是州的张楨,张楨的背后是李让和张巡。没有办法,张巡只能维持一条可以依靠黄河、漳水等河流的后勤补给线。那兵力部署和配置,就只能围绕著水运粮道做文章。

况且现在这个点张巡也没有那么多的兵马部署到河北去,还得镇守河南、山东,顺道威胁陕西方向的安西军呢。

与其把咱们自己控制的六万大军像是撒胡椒麵一样撒得到处都是,两害相权,常山之蛇就常山之蛇吧。

常公那常山之蛇多少沾点不敢打野战的意思,因为他的后勤补给高度依赖铁路运输,

离开铁路运输一礼拜就有可能完蛋。张巡的常山之蛇则敢於打野战,乐於打野战,且现在后勤压力小非常多,只要饭够吃,箭够射,便能出马野战。

虽都是常山之蛇,也分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