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609.吴家兄弟无长才(1/2)

第609章 609.吴家兄弟无长才

这会儿王安节、谢光孙他们,应当还要在鄂州分遣安置士卒。然后发卖他们掠夺来的各种金珠宝贝,且还需几日。倒也不必张巡立刻就赶回临安,等候得胜大军还朝。

咱们就正常的去扬州淮边巡视,反正王安节如果要来临安领赏,会提前派出亲兵打前站的。通知好沿途的水陆驛站,对他进行接待。

不过那二千六百万,需要派人专门去接收,並且清点入库。倒不是说不相信王安节什么的,財务上面有这个一个流程,他既然报上来了,那钱就算是朝廷的。朝廷接收过去,下一步就是朝廷的事,王安节也轻鬆。

但凡千过財务的,应该都知道把已经入帐的公款放在自己身上,是多么麻烦的事。

就是这么大一笔钱,应该派谁去取?另外还得加派军士押运呢。虽然官船大概率没什么不开眼的小毛贼抢夺,可带宋这会儿见天的爆发民变和起义。说不准半道上,哪里就爆发了农民起义,那可就管不了你什么官不官咯。

反正张巡穿越到带宋来之后,带宋是年年都有方人规模以上的农民起义。几十万人规模的更是接连爆发了两次,一次是赣南山民盐徒起义,一次是漳州畲汉农民起义。

要是撞上这种几十方人的起义军,那就糟了。

有稳妥人吗?有的。叶李不是管人事嘛,就说先宰相吴潜的儿子吴实,之前差点被陆秀夫裁撤掉。歷史上他是在丁家洲战死了,追赠的团练使。本位面的丁家洲,宋军转进如飞,十四万大军就赔进去五万。

所以吴实就退回了殿前,掛名环卫官,率领一小部分班直守卫宫城。他爹吴潜二十年前就被人下药给毒死了,也没办法给他提供什么帮助。

倒是他哥哥吴璞,在贾似道被罢死之后,短暂的干过一段时间的吏部侍郎。

不过嘛,瞎,不翻旧帐,那会儿燕肃钟响了,去朝拜谢太后和赵湿的,拢共六个大臣。吴璞也跑了,而且没有跑回寧国府宣州的老家。

彼时宣州已经被伯顏所占领,只能閒住在临安郊区的富阳,恰好就认识了从泉州返回临安的叶李。

吴璞其实也算有几分才能,当初那会儿的场面,人人都跑,也不能多怪罪什么。叶李和他聊过之后,觉得他们兄弟几个还算像样。眼前这会儿既然张巡要找个妥帖人去接收王安节的缴获,那顺手就把吴璞、吴实兄弟给提了出来。

一听是先宰相吴潜之子,张巡倒也来了兴趣。前宰相刚见了一个马廷鸞,是个有几分气相的人物。严於律己,贤臣良臣。那现在再见见吴潜的儿子,也很可以。

不过吴潜的儿子,年纪应该很大了吧?其实不大,因为吴潜二十三岁中进土,开始论亲结亲。结果还没生孩子,他爹就故去了。守孝三年,是绝对不能有孩子的。

所以吴璞今年也就五十六,吴实更是才四十多。中间还有几个兄弟姐妹,但有的天折,有的治学去了,在乡间养望。

··

见见唄,既然是叶李举荐的,张巡肯定要给面子见一见。只要人说得过去,

那就拎起来办差事。马上就要北伐了,事情千头万绪的。很缺能够办事的能员干更。

一边裁撤员,一边新任能吏,都是为了政治大局和北伐中原。

润州和临安很近的,当初张巡在扬州,歇人不歇船两天两夜就赶到了。现在走的慢点,也不过四五天。很快吴璞和吴实就出现在张巡的面前,並且向张巡提交了履歷。

出於自身武將的习气,张巡先见了见吴实。但不知道是在临安混久了,还是太久没有出阵带兵,吴实给张巡的感觉就很普通。用个比较玄乎的说法,那就是张巡在他身上,看不到纠纠生气。

或者说蓬勃的朝气,虽然谈不上死气沉沉吧,但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一般。

很符合带宋这个暮气已深的模样,同忠诚军或者侍卫亲军马军的军將们,根本没法比。

儘管吴实也挺胸收肚,相貌堂堂,仪容仪表啥的都相当不错,可就是不精神作为老大哥,张巡感觉他说话都听不见。

不过作为荫官子弟,能有这种状態已经算不错了。临安城內那些牵狗走马,

到处嬉乐,浑不做人的废物点心们,张巡实在是见的多了。带宋荫官汰烂的弊端,一定要完全革除。坚决不能再让大量官宦子弟,仅凭恩荫就进入到官僚系统內。

再瞧瞧他哥哥吴璞吧,张巡反正也没啥太高的要求,押运钱货而已。虽然率领大批人手,转运钱货是个需要组织能力的活,但既然叶李说这人还行,应该差不了。

另外人家不是还有个添头第弟嘛,可以带上千把人,专门沿途押运。

两人先坐下聊了聊,张巡最重的就是转运的能力,或者说漕运的水平。前头选中状元的马端临不就是漕试出身嘛,专门为转运司官吏子弟设置的发解试。就是希望多选拔精通漕运的人才,维持帝国的运转。

既然如此,那就聊聊怎么把钱从鄂州送到临安吧。或者不送到临安,钱解到淮南安抚制置司的总领库房內也一样。反正进了国家的官仓,预备看北伐使用即可。

带宋的转运,主要分两种,一种就是宋朝的大恶政“支移”,签发老百姓来负责將物资运送到三百里,五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某地。儘管宋仁宗时,就开始严厉限制支移的路途远近,但屁用没有。

陕西连年战事,永兴军路的老百姓需要把前线所需的钱粮,歷经八百里的距离,转送到秦州。就这还算是好的了,至少还都是在“內地”。要是再从秦州往边境上转运,保不齐在野外就被党项横山羌给一刀削了脑袋。

到了咱们眼前,张巡刚穿越来那会儿,常州的一等户二等户,还得赔尽家產,转运军需物资去援救襄阳的前线呢。不单单是要自己出运费,还要做好被签收官更难为,大笔行贿的心理准备。

不把那一二千贯的家產全部赔进去,人家根本就不会把人给放回来。甚至战事紧急,还会连人带船签军吶。

另外一种,就是官运咯。不过官运常年飘没,飘没的数额不定。张巡在扬州当官那会儿,朝廷济运来的军粮,短短三百里都能飘没25%。说是飘没,分到张巡头上的就有5%一10%,已经完全成为了规矩。

后来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不是喝令一纲三十船,混编民船嘛。民船损失多少,官运纲船就允许损失多少。试图来强行平抑掉飘没的数额,起初是有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