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606.问我何时披黄袍(2/2)

“怎么?节帅觉得我说得不中听?”赵居然还笑了。

“不不不,只是觉得美阳公变化很大啊。”张巡一时间竟然觉得有点猜不透赵悬的心思。

“哼哼,变化大也大不过你,何日预备黄袍加身吶。”

“我乃宋臣,世受国恩,志在恢復,美阳公此言谬论。”

“谬论?总不成还得由我来写劝进表文吧。

d”

这赵湿够勇的啊,之前对张巡破口大骂,现在倒是不骂了,却又不停地讽刺。回忆歷史上的记载,他似乎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並不像这般放肆。

算算年纪,这会儿赵也就十三岁而已,即便如今这年头的人早熟,康熙十三岁擒杀鰲拜,子女五个。可,该怎么说呢,没有人会十三岁就上赶著触怒可以杀死自己的人,好教那人来快点把自己杀了吧。

不像样,实在是不像样,张巡一时间有些看不懂。

显然今儿的会面算是不欢而散了,张巡没有什么心思再留,只是告辞。离开安置赵湿的馆舍,出来把对话和叶李大差不差的复述一遍之后,叶李竟也有些稀奇。

实在是来之前,张巡和叶李都没想过会是这般的对话。拒而不见很正常,卑微恭迎也很正常,见了又接连出口讽刺是什么意思?

废帝的身份如此特別,又不可能砍了来祭旗。顶多想办法药死,或者让他自己上吊死。

总不会是期待著张巡把他砍了,然后他就名垂青史,张巡就遗臭方年吧?前一个这么干的赵与,諡號可是秀密王。根本就没有触动到张巡的统治半分,事情直接翻篇,连问的人都没有几个。

“心怀怨恨也属正常,但言语外露———”叶李眨了眨眼。

“怨恨嘛,也可以化为恐惧啊。”张巡对於这一点倒是有理解的。

毕竟后世很是有几个作者写得出女主被杀全家之后,反而爱上杀她全家的男主,还要为他生猴子这种內容。怨恨都能变成爱,那自然能够变成恐惧。因为惧怕而討好,甚至是曲意逢迎,更是平常。

“也罢,不猜了。”张巡瞧见叶李一时间也没揣摩出赵的心思,这便把赵的事给放下。

其实赵湿哪来那么多的心思,说白了就是给了张巡磕头,他磕不下去。但是心中对张巡的怨恨又压抑不住,谁叫张巡夺了他的皇位呢。让他再大骂张巡他还不敢,只能讽刺两句。

反正他也很清楚,张巡不太想在北伐中原成功之前,就背上弒杀旧主的骂名。赵和张巡好岁君臣一场,有过名份。要杀也要等北伐中原成功,张巡有了天下大名,已经具备了取而代之的基础之后,才会来杀。

还不能明杀。

所以態度才会这般的彆扭,以至於有些不太好理解。

倒是这会儿被起復的马廷鸞赶到了常州,前来拜见张巡。他儿子马端临被点选为了状元,在带宋几乎就是有了一张无敌的通行证,这份大恩,给张巡磕一个也应当。

作为前宰相,按理说起復也得是起復为宰相的。不过张巡的想法是让他配合金应,之后为大军安排发运事宜,所以起復也只是起復为观文殿大学士·沿江发运大使。

说白了就是先来配套执行將各路屯田军发送到沿边各治所的工作,看看本事。如果真有本事,那次后復任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自然的,马廷鸞这个老前辈,现在瞧见张巡也是恭恭敬敬的。

朝廷派人去起復马廷鸞时,就告诉他是去润州,到处转发分拨屯田军的。是以马廷弯在来的路上,就有所预备。

加之张巡曾经下过令,县令及以上地方治吏,在上任之前必须亲自由张巡面谈面审之后,才能够正式上任。那么马廷鸞来找张巡,也算是必要流程。

马端临的成色,张巡考察过,是个很有干劲,也有很有想法的人。但是马廷弯张巡不认识,因为张巡穿越来那一年,也就是咸淳八年,马廷弯既出外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饶州。后来转浙东安抚大使·知绍兴,但是他根本就不上任,直接辞官回乡了。

说白了就是没有斗过贾似道,不想干了,反正在朝中啥也干不成,纯白瞎。

现在呢?马廷鸞上来就和张巡开大,他认为张巡裁撤冗员是很好的,但是將地方衙役提拔为八九品的官员,则有所不妥。

先前张巡向淮南新官团体允诺,就是衙役吏员干十年八年无过犯,是可以升为选人,去担任判司簿尉的。这样既给予上升通道,又令张巡可以以国法约束这些衙役,不至於他们代代做吏,把持地方。

但是这在马廷弯看来反而不好,虽然宋代理论上是徵发百姓中的一等户二等户,来充当衙前诸役,韩琦就说过地方百姓一旦抽发上衙前役,那就是家破人亡的局面。

北宋后来又推行保甲制,抽发百姓中的保长和申头来负担在朝廷徵收赋税,

以及维持乡村治安等工作。南宋则在臣构和孝宗时代,改革了保、甲的徵募办法,规定一个税期换一个,轮流充役,免得有人一充三年五年,活活充死。

大伙儿都知道宋代的前役害人,那什么马廷鸞还极力反对呢?

因为地方上的大户,已经和乡司、书手等衙门的吏役勾结在了一起。你张二在常州,难道不是自已委派亲信的下人去充任乡司、书手,且这些人往往代代承袭,不需要徵发?

倒是那些防火、桥樑、捕盗一类,较为辛苦的。以及看守仓库,运输支前一类,容易出经济坏帐,需要人顶缸的。才会徵发一般的老百姓来干,让他们去一波波的送死。

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干满十年吏役,就熬死了。能够干满十年,还毫无过犯的,必然是那些和地方大户勾结在一起的乡司、书手。

这些鱼肉贫民,还是大户狗腿子的烂货,一旦进入官场,即便只是八九品的判司薄尉,也会极大地侵害官场的风气。

新朝新气象,正是要鼎革刷新之际,还没选用正人呢,先把烂货都拉进来做维持基层运转的官吏,这不纯闹呢嘛。

虽然有可能把这些盘踞在地方的更役给拔出来,到外地去做官。也可以用王法来约束他们,惩治他们。

但和他们对官场风气造成的危害相比,其中的优劣得所,还是希望张巡能够好好的评判认定。毕竟你张巡的心是好的,可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称职的吏役一定是徵税合格的为先。

想想吧,別最后挑出来的都是奸猾油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