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570.幸而未曾海上盟(2/2)

就是明朝一样,输了萨尔滸,只是关外的局势出现了漏洞和问题,关內勉强还能够应付。忽必烈输了征宋,只是南征统一全国的可能基本丧失,在北方还勉强可以支撑。

但还是一样的,明朝又输了松锦会战,还大兴农民起义军。带元则崛起了挑战者海都,並且忽必烈在塞外战败,失去了大量的兵马和战马来源地。

强的时候好像啥都不叫事,一弱下来,四下就全都是鼎沸的锅子,怎么按都按不下去。

朱棣那会儿没有农民起义?山东的农民起义眾至数十万,声势和李自成一样大。但朱棣能够压得下去,所以后世几乎没人提。检检他压不下去啊,就成了问题了。

真就是所谓的亚马逊雨林里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最终引起了加勒比海上一场席捲半个美国的颶风。

“幸而当年文忠武海上之盟未成。”坐在张巡旁边的叶李也瞧见了密报,缓缓说道。

“北虏內订,何出此言?”张巡心想海都和忽必烈爭大位,关海上之盟什么事?

“若是盟约成立,我布雄兵於淮上,北虏必得分兵严守。则燕山必空,河北上下无可保全。”叶李的目標非常显明的,他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一身的抱负是要拿来恢復全夏的,目標是做张巡的赵普,廓清环宇,扫荡六合。北方打烂他不在乎,也没当回事,但他不希望已经开始烂了的带元,被一个强横的新草原势力干翻。

面对恆弱的带元,总比面对恆强的海都要好。

真要是处於上升期的海都冲入了河北,获得了河北的人马粮草,再席捲整个北中国。

张巡统一天下的难度就大大加强,用时须得更久。

周世宗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神武雄略,一代英主的柴荣都觉得要三十年才能彻底使得天下太平,叶李觉得哪怕是张巡有现在的基础,也得至少二十年吧。

二十年算下来,叶李差不多也得证腿了。他毕竟上了年纪,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试错和反覆。

“那我是不是还得给北虏送点?”张巡想明白过来,將蜡丸內的密信寻来火盆烧去。

“倒也不必—”叶李发现张巡这人私底下有时候还挺像个人的,不完全是政治军事机器。

都这会儿,居然还和叶李开了个玩笑。照张巡的说法,现在应该给忽必烈送个一百万斛粮食,再送个二三百万贯钱,让元军能够休养生息,徐徐补充一年。

等到秋高马肥,海都復来,元军至少还能依託大都和海都周旋一番。

等等!

张巡突然想到,金朝的皇帝在面临北方草原上不断南下压迫的蒙古大军,最终的选择是跑路开封。结果前脚走,后脚燕京就丟了。还导致辽东的局势也彻底崩盘,河北九公最终瓦解。

大都顶在前面,尚可拼一拼。要是忽必烈选择南走陕西,依託自己收服的陕西地方势力,以及黄河和潼关天线,进行抵抗,会怎么样?

河南河北怕是直接守不住哦。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顶在大都,好赖还占一个天子守国门,那为了保全自己在河北的家业,河北的汉世侯们一定会奋战不息。

把这个想法和叶李一说,叶李没有什么惊讶,只是沉吟。到底是金国近在眼前的范例,叶李很清楚有人就是这么做的。

片刻之后,叶李否定了张巡的这个说法,因为他认为忽必烈也是个百折不挠的人物。

不到最后一刻,大抵是不会放弃的。金国那是金宣宗胆怯庸懦,和忽必烈的性格决然不同。

就像先前在襄阳一样,围城一打六年,打得带元自己也疲惫不堪,甚至连中亚的军户都抽来送到襄阳前线了。

换个意志不坚定的皇帝,哪里有打六年围城战的决心?有些皇帝连变法都坚持不了六年。前朝的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其实都打得国家虚耗了,秦国甚至在河內进行了反覆动员,犯了诸葛亮所说的“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的兵家大忌。

可最后呢?秦国就是拼著整个国家都耗空的那口气,赌贏了赵国的不坚定。

单单就这一条,便能够说明忽必烈的心志极其坚定。既然坚定,那在还有防守反击,

获得胜利的可能前提下,忽必烈便不会跑路。

是。

这一点得承认,海都是一位歷史明载,也確实善於招抚用人的王子。忽必烈同样是一位歷史明载,有坚韧决心,还相当勤奋的皇帝。

不论是歷史上,还是本位面,两边都算是棋逢对手。海都从一个只有几百骑的小王子开始奋斗,一度奋斗到带著几万人打回哈拉和林,同样是传奇一般的存在。

在他死后,就没有人能够事实上威胁到忽必烈的统治了。

“哎呀,只是不知今年情形如何。”现在已经是景炎二年的元月了,大概率海都又一次南下,攻打元朝的燕山防线了吧。

“想必尚好。”叶李倒是很篤定。

因为他没有听说扬州那边沿淮有大量的百姓南走避难,这至少说明海都没有打到黄河边。此时黄河封冻,要是能到黄河,肯定就楼草打兔子,直接进河南、山东抢一把了。

“也是。”张巡把自己换成海都,认真想了想。

確实,如果打不下大都,那就学之后带清的黄台吉,彻底破坏河北河南的农业生產,

让大都得不到补给。那要不了几年,大都自己就得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