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449.夹袋里边没有人(1/2)
第449章 449.夹袋里边没有人
其实按照朝廷眼前的局面,文天祥如果出镇鄂州,那或许可以平稳过渡。凭他文天祥的牌面,进攻不敢说,守成没问题。
可重点在於李庭芝魔下那数万大军,这数万人多系淮兵出身,如果是张巡接管他们,那自然一切无虞。
换个別人去呢?
南宋从建立之初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刘光世一镇人马多达五万二千人。结果朝廷一日夺刘光世的兵权,则一镇数万大兵尽数北投,去侍奉齐皇帝了。等到臣构有追悔莫及之意,再想去召回这些兵,已经来不及咯。
这不完全是兵为將有这么简单的,除了將帅对军队士兵的掌控加强,土兵的个人依附也几乎全都寄掛在將帅身上。
由於频仍的战事,朝廷几乎付与边將一切大权,不论是军权、財权还是人事权。典型的就是吕文德,一肩挑的那种。
吕文德在朝中依靠贾似道,而吕家军的六万大军也只能依靠吕文德,无论是粮的发放和维持,还是军功的报赏和升迁,几乎全是吕文德一人说了算。
在此局面之下,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军队只认吕文德一人的局面。即便朝廷想要派人来夺军,也根本不可能。
最终吕文德去世,军队和地盘一概交託给吕文焕,才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要是换个別的什么不懂事的文官来,手段稍微差点,就必然激起兵变。
兵变会是什么结果?不敢想啊。
现在鄂州的李庭芝一军也是如此,军餉粮源全都是李庭芝措办的,军功升迁皆由李庭芝来安排,军队就是李庭芝的军队了。
他们可以跟著李庭芝迁移到重庆,迁移到襄阳,或者迁移到扬州,但派个別人来?文天祥只能镇住场子,不至於生乱。张巡或许可以缓缓图之,用一二年把军队消化成自己的。
换成別的没名望,或者和这支军队没有联繫的,那对不起了,军士鼓譟,绝难压制。
“张世兄於行在,可曾任了职?”不必说,叶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逞。
“翰林学士·知製造。”张巡当然也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张逞数次代替张巡监护淮南诸军,指望张逞挥师进战不行,留守扬州勉强可以应付。毕竟张逞就是按照这年代一路师臣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正统官僚。
后世说“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南宋其实对於三边各处安抚大使,是有相对比较流畅且合適的培养、提拔流程的。
一般进士出身者,先去地方上担任佐贰,由於师臣往往兼任地方总领,在会计钱粮时,就顺带考察这些基层官僚了。其中者,便会被帅臣的幕府所吸纳,进入幕职官的行列。
入幕之后,要么统筹粮,整理机要。要么挥师定抚,统揽一眾。这会儿就能成为参议官,事实上参与军事了。
真有才学者,迁转升任沿边各处军州的主官,到这步就算是独当一面。能行不能行的,边事一起,成色立显。
先前多次提到的余,便是走的这条路子。只不过他不是进士出身,他是以材勇投靠到赵葵军中,先砍人砍成进义副尉,有了官身,才开始迁转之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