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442.一封朝奏九重天(2/2)
哪有这样的后继有人啊?
可奏章的內容还挺有理有据的,北宋那会儿汴京的在院宗子,不论男女,几乎都被金军一锅端了。教训对带宋而言,实在是惨重无比,那么多宗子全家都死了个乾净。
最近一次,伯顏都打到了常州,距离临安只有两天水程,难道咱们还要重蹈百年前的覆辙吗?必须疏散,必须把在院宗子们疏散到地方上去。
说起来,总麻亲的宗子们,疏散到地方上,確实缓解了中央的財政压力。可是宗子们还是要养活的,那压力不就给到了地方吗?
给地方就给地方唄,歷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那都是一个天大的课题。反正歷朝歷代都没有取得一个完美的平衡,即便到了后世,也一直在摸索之中。这玩意儿也没有鹰酱的石头好摸著过河,因为鹰酱自己联邦和各州还天天闹予盾呢。
本来嘛,临安朝廷现在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把地方上的財源给搜刮和集中到中枢来,既然搜刮不到中枢来,那就把开支压到地方上去。
就比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既进行了全国教师改革。將原本中央政府承担绝大部分的教师工资,都下降到地方,东京政府只补助20%的教师支出。
可以想见,地方教育水平和质量快速走向崩盘,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只有那些所谓的私立大手名门高校,才有强劲的师资和一流的升学率。
原本那些年年衝击东大录取名额第一的公立高校,在2000年之后,全部退出了前十的竞爭,走向没落。
换言之,將总麻亲宗子们疏散到地方之后,第一年第二年可能临安还管一管。等过个三五年,朝廷又发生了別的什么大事,那这些宗子就算彻底“消失”啦。
地方州县衙门,会不会认真的赡养这些宗子?关我临安朝廷什么事?就算不赡养,那临安下一道文来,督促一下,鼓励一下,之后该干嘛干嘛。
反正只要这个赡养的压力不留在临安中枢朝廷,那就得了。
至於所谓的每个县一千户养一户宗子的办法,赵孟也按照张巡的嘱咐,明明白白的写了进去。像模像样的,好像连安置办法都替朝廷和宗正想好了。
实际上最后能不能执行落实到位?只有天知道。
总而言之,现在这事是捅到了天上,並且迅速的形成了舆论。当天下午,就有宗子去赵孟癲临时入住的小院门口丟垃圾。
丟垃圾其实还算好的,还没丟大粪,已经算是在院宗子们讲文明,有礼貌了幸亏陆秀夫在收到奏章之后,就命令百十个禁军轮班去赵孟家外头守著,
要不这会儿一准有人去砸赵孟家的大门。
毕竟这事就得赵孟挑头来干,所以人得保护好。
而有了他这份表章,陆秀夫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事情拿出来,公开的摆到政事堂上来做出决策,供小皇帝赵和谢太后参考。
不必说,陆秀夫肯定是同意的。甚至他还希望把小功亲宗子们也带上,到底文天祥把他的躁动给按捺住了。先把五六成总麻亲宗子给弄走,后面难度就小了,可以慢慢来。